对高校而言,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换言之,就是要营造一个师生关系融洽、学习气氛与文化氛围浓厚、教学与管理相辅相成、科学文化素质与成长技能并重的教育有机体,使校园处于一个健康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和谐状态。
一、培育网络文化传播中和谐向上的大学精神
这些年,网络在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窗口的同时,也传递着一些叛逆、消极甚至颓废的东西,撞击着传统的文明和道德观念,甚至使少数大学生失去了价值选择上的方向感,丧失了基本的价值判断力。因此,在网络文化传播中构建和谐校园,首先需要建立和弘扬大学精神。和谐向上的大学精神应该包括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积极向上的道德精神、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理想精神。面对利益关系复杂、思想空前活跃、观念激烈碰撞,文化深刻交融的时代,大学要主动承担起其社会批判功能,使思想观念、道德责任,价值取向协调运转,进而对现实社会进行理性反思和价值构建。要不断加强校风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在全体师生员工中形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民主的学术空气、团结奋斗、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良好的教学和工作秩序等,使大学精神制度化,进而通过校园人的实践,形成学校的共同价值观,在网络文化传播中,使之渗透到校园的各个方面,并在不断实践中升华和弘扬。
二、建设网络文化传播中和谐开放的校园文化
网络文化传播中的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异彩纷呈,吸引着广大师生员工的目光和行为,但社会中以物质利益作引导、集体主义精神被消解的现象也反映到大学校园文化当中,出现了一些大学生急功近利、重利忘义的现象,网络游戏、网络歌曲、网络小说、短信交流、网络语言的流行和普及,深刻影响着传统媒体的未来走向,对校园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建设一批专题网站,设立一批优秀栏目,开展一批富有特色的网上文化活动,高扬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倡导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生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把诚信教育和廉洁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的重点,确保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三、建立网络文化传播中和谐互动的育人机制
和谐校园建设要求高校要构建和谐互动的育人机制,它包括社会、学校、家庭等教育主体的和谐互动,道德、知识、技能等教育内容的和谐互动以及教学、管理、就业等育人过程的和谐互动。高校要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形成教书育人的良好风气,以高尚的师德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要积极利用网络传播便捷、迅速的特点,建立社会与学校的互动机制,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使他们共同发挥作用,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通过建立学校与家庭的互动机制,在网上创办互动论坛,及时、准确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做好育人工作,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协调的教育功效。与此同时,通过建立学校与学校的互动机制,营造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利用兄弟院校的有利资源,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育人目的,活跃校园的学术氛围,带来师生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四、营造网络文化传播中和谐活跃的学术氛围
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工作是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这就要求学校要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师生潜能的学术氛围。活跃的学术氛围应当包括:多学科相互交流、融合的环境;各种学派交流、多种学术思想交汇的条件;教师、学生之间在学术上自由、平等讨论,促进创新思想火花迸发的氛围;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气氛;有利于年轻人发展个人兴趣、特长和脱颖而出的土壤;公平公正合理的职称评定制度、课题申报制度、成果评审制度等。高等院校要通过在校园网上开辟学术交流园地、科研成果查询、各类成果评审公示等专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和发展空间,形成专家学者自由、平等地表达学术观点和思想,开展学术争鸣,敢向权威挑战的风气。要积极通过校园网倡导学术思想,调节教师行为,形成学术激励系统,激励教师从事科研活动,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提升高质量的教学水平,为创造性思维提供良好的土壤。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来源:甘肃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