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学校自身的教学质量提升需求,学生们也在要求更好的学习体验和环境,这就是新常态,那么,高等教育者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教育领域的新课题
2017年春天发布的《2017年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以下简称“地平线报告”)中首次提及下一代数字学习环境。地平线报告认为,这是中期内(2~3年)的关键趋势。简单地说,就是重新设计学习空间。报告说,学校正在主动思考如何改变物理空间的设计,增加学生们日益多样的学习方式对于空间环境的需求。与此同时,通过更加多样化的学习空间设计,从而帮助个体和群体找到更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简而言之,人影响空间,空间也影响人。
实际上,对于未来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早在上世纪末就有先驱进行了探索。这方面的杰出代表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第11任校长杜德斯达特,在他的带领下,密歇根大学于上世纪末建成媒体联合体,这个项目把传统图书馆改建成一个数字化的工作区域,集教学、科研、服务和管理一体化,为工程、建筑与城市规划、音乐、艺术四个学院服务,被广泛认为是实现密歇根大学数字化大学梦想的突破口和实验场。
即便在今天看来,杜德斯达特的这一创举仍然让人惊叹,远远超越了他所在的那个时代。这样的改造不仅为密歇根大学的数字化改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还与其他战略举措一道为整个密歇根大学全面的战略转型奠定了比较坚实的环境基础。
时至今日,更迫切的对于数字化教学环境的改造已成为教育领域的新课题。2015年末,EDUCAUSE发布一份白皮书《下一代数字学习环境:研究报告》(The Next Generation 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A Reporton Research,一般简称为NGDLE),这份报告指向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信息技术参与下的一切都在改变,我们的学习环境该如何变化?EDUCAUSE说,学生们要求更好的学习体验和环境,这就是新常态那么,高等教育者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管理成为中枢
从理念上说,这样的数字教学环境是这样的:它必须对教师和学生都提供有效支持,让学生可以负责自己的学习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点,数字教学环境必须要为院校的教学活动与相关任务及期限提供一个清晰且透明的展示。这就要有更多的变化来适应各种不同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式,而且更进一步通过同伴反馈等方式深入洞察个体和全体学生的学习过程。最后,还可以实现与他人的合作,无论合作是发生在院校边界之内还是之外。
在这个理念之下,EDUCAUSE对未来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有更具体的描述。简而言之,下一代数字化学习环境(NGDLE)支持多元化模块组成的教学新生态。在白皮书中,核心的一个比喻是将教学环境中的每个组件比作一个乐高积木块。所有“积木块”都有一些共同属性,可以组装在一起,学生和教师可以一次登录就进入整个“积木块生态”,“积木块”之间共享结果和数据。“积木块”都是彼此适合的,它们可以按需交换和替换,而且有把握做到教学体验不受干扰地延续下去。
在这个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教学管理系统(LMS)成为一个中枢,在通用的教学生态中将各个组件连接起来。而且,下一代数字教学环境的神经系统至少要做到理解学习成效、学生评价、学习记录,并指导如何为每一个学生找到良好的学习时机。
全球的探索
当EDUCAUSE的《下一代数字学习环境:研究报告》发布时,其他国家同样也在研究这个主题。荷兰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该项工作,为所有的高等院校选取一个通用方法构建数字教学环境,以支持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选择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根据NGDLE原则为新的虚拟校园开发具体架构。这些方法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正确地为下一代数字学习环境(NGDLE)的实现创造条件。
而在国内,针对下一代数字学习环境的探索也已悄然展开。南开大学物理学院的伯苓班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研究的基于现代技术的教学改革项目TEAL,改变课堂格局,强调课堂的互动性和可视化。现代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传统教师中“教师主体”的固定模式,使学生变成了主角。在华中师范大学,对环境的改造成为信息化改变教育的重要环节,他们从基础设施开始,打造了一个技术先进、充满交流乐趣的新一代学习环境,并引入社交空间,在华中师范大学前校长杨宗凯看来,“社交空间是21世纪学生的标配”。更多的对下一代数字学习环境的探索以手机为媒介进行转变,手机不再是洪水猛兽,而是为课堂所用。在上海交通大学的翻转课堂内,手机成为课堂互动的重要工具,此外,他们重构教室格局,研究课堂的互动之道。
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从2015年末到2017年,关于下一代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讨论不绝于耳,从EDUCAUSE的白皮书到《地平线报告》确认的中期关键目标,人们对于下一代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实践正在不断扩大。不过,在构建这样一个下一代教学环境中,我们最不该忽视的是:能否让下一代数字化教学环境顺利使用的关键因素是课堂的设计者——基于能力的教学、面向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基于项目的教学成为教师必须掌握的方法。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