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双证”打天下尚需时日
2002-05-09    记者 林蔚

字体大小:

  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上海高校学生职业资格鉴定制度”今年接受市场考验——

  “双证”打天下——讲求学历和技能并重的“上海高校学生职业资格鉴定制度”,曾在去年年末引起社会舆论的热切关注。有关人士认为,职业资格鉴定制度的实施,有望突破人才市场需求与大学生职业技能不符的就业“瓶颈”。那么在今年的就业季节,大学生手中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否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记者从最先举办该项考试的上海同济大学了解到,“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市场已个别出现,但要获得市场整体的认可尚需时日。

  大学生取证率偏低,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同济大学高等技术学院的李光明老师告诉记者,该校首批参加“现代建筑智能化设施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80名学生中,只有20名学生通过了全部6个模块的考核,取证率为25%。然而相比上海大学生的平均取证率,这个通过率已经算是比较高了。

  据上海市劳动保障局公布的高校学生职业资格考试结果显示,首批参加考试的410名考生中,只有80人取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仅为19.5%。李光明表示,这个较低的取证率在意料之中,也是合理的,基本反映了考生的实际情况。

  他解释说,教考分离是造成学生取证率低的第一个原因。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是按照行业标准来制订的,难度较高,而国内高校现行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要求是脱节的。学校不仅动手设备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自身知识结构也需不断提高完善。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结构不合理,是低通过率的另一原因。

  李光明介绍说,考试结果暴露了大学生基础技能薄弱、综合应用能力差等“读死书”的弱点。同济实训中心在考前对学生进行了40学时的强化训练,但由于平时动手少,很多学生反映培训时间短,内容多,来不及消化。在楼宇项目考试时,一些考生需在评考老师的帮助下才能进入状态。尽管首批学生通过率较低,但李光明表示,同济学生在考试中的各个模块通过率为47% 65%,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考试是非常重视的,他认为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只要对症下药,今后大学生的取证率会明显提高。

  就业市场对职业资格证书尚未完全了解,是问题之二。尽管有媒体报道,“双证”措施出台后,在就业市场引得了一片叫好声,不少用人单位也纷纷表示要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大学生中择优录取。但李光明老师认为,拥有“双证”并不意味着就业道路畅通无阻。他解释说,由于职业资格鉴定是一项新推出的举措,很多用人单位对此不太了解,不少用人单位只是把它看成是大学生简历里的众多证书之一,因此持证学生的就业优势并不十分明显。

  而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少,也是用人单位持观望态度的原因之一。职业资格鉴定制度刚刚起步,它的成效首先要由首批取证学生来验证,由首批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建立起良好的口碑,然后让考试像英语四六级考试那样逐渐成熟,它在就业市场上的说服力才会随之提高。

  据悉,目前上海有关部门正积极着手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即将实行的职业资格证书“签证”制就是举措之一。大学生即使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也不能一劳永逸,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人士介绍说,持有证书者,每年还要加考当年技能发展的新内容,以确保证书不打折扣。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山东科技大为毕业生就业“支高招”
· 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应聘材料岂容买卖
· 2002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公布
· 高校男女毕业生就业率持平说明了什么
· 大学生就业供大于求?其实难度被夸大
· 广东:就业率过低专业将停招
· 山东科大给毕业生就业工作配“就业导师”
· 新闻观察:新疆交通学校何以有高就业率?
· 就业政策:夹脚的鞋该换了
· 毕业生就业:三方携手闯市场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