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教育部:发展高等教育要处理好八种关系
2003-05-09    

字体大小:

  七、正确处理发展与改革的关系。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可以促发展,发展也会推动改革。这些年高等教育的丰富实践,已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四年多来,我们配合扩招,突出抓了三项改革:一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二是高校收费改革。三是高职(大专)管理体制改革,将这类高校设立的审批权和招生计划权下放到省级人民政府。这三项改革有力地保证了高校扩招工作。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这三项改革,就根本谈不上高校扩招。今后各地高等教育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各高等学校能否发展得更好、更快一些,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看能否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改进并加强管理,也属于改革的范畴。管理是科学,而且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小平同志讲过,我们搞改革开放有两个目的,一是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二是学习人家的管理经验。现在不少地方和高校,这两条都没有学到。平时高校发生的许多问题,诸如,一些高校发生的火灾、中毒及其它安全事故,一些地方出现的违规办学行为及各种乱收费现象,包括少数高校办学质量下降、校风学风不好等等,细究起来,也多是缘于管理工作。有许多事情,只要管理工作上去了,问题也就解决了。同样的投入,能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主要看管理;同样的条件,能不能办得比别人更好,主要看管理。我看中国高校与外国一些大学的主要差距之一,就是管理。当前高教领域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不敢严格要求,上级不敢严格要求下级,老师不敢严格要求学生;二是事业心、责任心不强。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领导,精力上、时间上对管理工作投入不够,没有完全负起责任;三是管理思想、管理手段、管理方法落后,适应不了不断变化的形势。应当看到,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本身,就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学校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的深刻变化,教育外部大环境的巨大变化,加大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过去,全国也没有几所万人以上的大学。现在到处都可以看到万人乃至几万人的高校。对规模这样大的高校,不下点苦功夫,不具备点真本事,能管好吗?何况高校无小事。小事如果处理不好也会酿成大的事端,影响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管理的重要性,一定要把加强并改进管理看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教领域的一项紧迫任务,一定要牢牢树立从严治教、从严管校的观念,一定要敢于管理,严格管理,善于管理。严师出高徒。育人是需要一个好的氛围的。而好的校风、好的学风是管出来的,是严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和优秀人才,才能从根本上体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的领导,务必要不断克服官僚主义和好人主义,处于公心,切实负起责任,该管的一定要管,决不能手软;要舍得花时间、下功夫,不能三心二意;要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少参加一些不必要的会议,少搞一些意义不大的考察或出访活动,沉下心来,替党和政府把学校管好。同时,还要积极转变管理思想,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尽快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要切实注意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努力创造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

  八、正确处理发展与就业的关系。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这些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从总体上讲一直是比较好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也包括 1999年以来高校扩招的学生开始陆续毕业的因素,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据了解,去年和今年,都有少量高校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而高校毕业生数量在今后的 3— 4年内还将呈持续攀升之势。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加大,困难增多。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要清醒地认识到,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主要取决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程度。同时,也取决于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就业与用人机制的改革、相关政策的落实和具体工作的力度。各有关方面要高度重视,未雨绸缪,从现在起,即从多方面入手,抓紧研究对策并早作部署。其中最主要的,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根据这些年的经验,只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认识到位,采取的措施到位,切实加强了领导和筹划,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正面宣传和教育,引导并促使社会、学生、家长就业观念的进一步转变,不断调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树立“行行出状元”和大胆自主创业、多元就业的意识,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到中西部、到艰苦的地方去就业。要抓紧完善各项相关政策,进一步消除在就业方面的一些政策性障碍;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政府的调控和服务职能,改进并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从事业发展的角度,今后几年要切实把握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节奏,坚决克服盲目发展的现象。同时,要加快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工作。凡社会需求不旺的专业要限制招生或停止招生。在每年高职(大专)和本科的招生安排上,要逐步加大本科生比例。作为一项调控措施,自 2003年起,每年招生计划的安排,要同各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挂钩。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力的,要减少招生计划。

  在正确处理上述各种关系的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紧研究、解决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矛盾。一是必须千方百计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今后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要从改革入手,另一方面则要从投入入手,千方百计加大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支持力度。我国的高等教育,只能是以公办高校为主体。而公办高校的经费,必须主要由政府来投入。因此,高校的建设,应当是国家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不断改善高等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也应是今后各级政府的一个长期任务。此外,还应认真考虑三个因素:一是经过这几年的扩招之后,高校在挖潜方面已经作了很大努力,今后高校要增加新的发展潜力和能力,就需进一步加大投入。二是高校的收费标准目前已经接近极限,今后不可能也不应该再大幅度提高。三是这几年在扩招过程中积累的问题与矛盾,必须抓紧消化、解决。否则,不但扩招的成果难以巩固,且会诱发其它问题,影响稳定。二是抓紧深化各项相关重大改革,不断巩固、扩大改革成果。在宏观方面,要抓好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要逐步调整高等教育的发展层次,稳步加大本科生的招生比例,适当加快研究生发展。对高职(大专)的办学要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其不断提高质量,切实办出特色;要尽快建立起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立交桥,要抓紧构建终生学习体系,解决好未就业的高职(大专)毕业生继续学习深造的问题;要继续推动、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稳妥审慎地做好高校收费工作。三是积极推动办学机构创新。在此方面,要大力支持民办高校的发展,要积极支持、规范管理普通本科院校试办民办二级学院的工作。四是进一步做好资助家庭困难学生的工作。五是抓紧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六是把握好发展节奏,严肃招生计划,加强计划管理。综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今后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总体上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相适应,与高校的办学条件相适应,与经费的投入水平相适应。据此,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普通高校年招生规模的增幅,基本上要与经济增长速度同步,一般应以 7%— 8%左右为宜。对高校招生计划的管理,今后继续执行一头从严、一头从宽的原则。即对研究生和本科招生计划管理仍旧从严,继续执行指令性计划;对高职(大专)招生计划管理适当从宽,高职(大专)招生计划的管理责任主要在地方,继续执行指导性计划。这种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同时要坚决维护高校招生计划的严肃性,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要抓紧进行治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正式开通
· 教育部推动高校名刊工程
· 大学生普遍认为中央领导集体亲民爱民
· 教育部:3563名港澳台考生报考内地高校
· 陈至立出任国务委员 周济当选教育部部长
· 不断积累经验 实现规范目标
· 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举办
· 解读“南山教育现象”
· 2004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农村教育要富民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