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素质教育要不要教案?
2002-01-17    高华程 诸复祈 于建坤

字体大小:

    素质教育要不要教案,要不要有一个范本供教师参考?这是我们在素质教育的探索中,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中有争议的问题。西苑出版社出版的《素质教育新教案》在全国发行以来,我们从一线教师的来信中找到了答案——素质教育也需要教案,需要真正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教案。不少教师来信说,《素质教育新教案》抓住了教师这个关键和课堂这个主渠道,做到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解答了他们在素质教育探索中不少困惑的问题,是一套真正解渴的教案。为了更充分地了解新教案的指导精神和渗透其中的教育新理念,帮助和引导广大教师接触新教案、更有效地利用新教案,我们采访了新教案的总策划肖忠远先生。

  素质教育强调能力也不否定知识

  问:这套教案为什么叫《素质教育新教案》?它与传统的教案有什么区别?

  答:把这套教案叫做《素质教育新教案》,是为了和传统的教案相区别,严格地说,这应该是一套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教案。我们现在有一个误区,总以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互相排斥、互不相干的,提倡素质教育就是全部否定应试教育。我个人认为,如果说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主,主要是知识学习,那么素质教育应该是知识加能力的教育。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知识,也不是不强调知识,能力的发展需要有知识作为基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这些都是能力的内容,它们都必须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才能得到发展。我们的教育现在正处在一个转轨的阶段,既不能否认知识教育,又需要倡导研究性学习、科学探究,既强调学生的知识积累,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现在我们的很多措施都是围绕着这两个重点展开的。尽管现实中有不少地方还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但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不容置疑的。

  当前教育面临四个问题,第一,加强改进德育工作,也就是育人的问题;第二,加强课程教材改革;第三,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第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仍然实行应试教育的教法,这就是教师素质的问题。我们这套丛书就是希望给老师一个范本,希望可以帮助老师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的时间来落实素质教育的思想,既完成知识的传授,又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新教案就是立足于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和主渠道——课堂所进行的一种尝试。

  问:如今图书市场上,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素质教育”概念已经用滥了,《素质教育新教案》是不是挂羊头卖狗肉?

  答:就现在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来讲,新教案和目前的理论和实践精神是一致的。当然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素质教育在实践中的推进,会有很多新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我们也会随时改进以适应新的情况。至于是不是挂羊头卖狗肉,你可以浏览一下这2000多封读者来信,其中绝大部分是一线教师来的,他们的看法最能说明问题。他们认为新教案解答了很多在探索中困惑的问题,这说明新教案是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的。

  问:那么新教案有哪些新的教育理念?

  答:新教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改变了原来的知识传授体系,改变了满堂灌的方法。素质教育提出老师为主导的思想,老师的作用在于导,学生才是主体,老师的作用是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新教案很多地方体现了这种精神。教师应该怎样去导,怎样引发学生的讨论,要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公理和定律都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讨论分析出来的,这样,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就和传统不一样了。新教案中提出了四个渗透的概念:德育渗透、美育渗透、学科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带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德育和美育实际上是一个育人的问题。现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把德育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的东西,这当然是必要的。但仅此远远不够,育人要渗透在各科之中,润物无声,像盐跟水的关系一样。实际上,德育和学科教育是不一样的,它不是要解决知道不知道的问题,而是解决做与不做的问题。德育最好的、最主要的渠道在于学科渗透,特别是要渗透在语文、历史这些学科中。新教案还提出了美育渗透,科学和美、艺术本身是统一的,在学科教学中应当自然而然地渗透美育思想。学科渗透要求教师放到教学过程中来解决。高考改革中的“X”也是学科之间的渗透,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教学中考虑到,而不只是要学生多做几套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题。最后一个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在国家课程新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强调“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基本态度实际上是一种人文关怀。人的情感、价值观、价值取向、基本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比知识本身重要,新教案也特别注重这一点。新教案增加了教法和学法指导,注意方法的启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一个辩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比什么都重要,使人受益终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设计也是新教案所强调的,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比如新教案加大了对社会生活的了解,设计了很多活动,通过活动来解决问题,使课堂活跃起来。以上是我们策划、编写新教案的主导思想,使其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新理念,使新教案真正有别于传统的教案,有效地帮助教师实施素质教育。

  新教案是不是扔掉旧框子让人钻进了新框子?

  问:在使用新教案的过程中,有的老师达到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效果,而有的老师却照本宣科,钻进了新的框子,什么原因造成了二者的区别?

  答:对教案的具体实践是与教师的实践能力挂钩的。如果教师水平比较高,理解了教案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实施教学,一般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反之,可能就会事倍功半,所以建议教师在使用这套教案时,不要机械照搬,最好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抓住肯綮,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特别是在边远、农村地区,不少教师长年沿用同一个教案,由于都讲得很熟了,他们不愿意换教案,而宁愿沿用自己惯用的教案,用自己惯用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有不少老师主要是找不到好的教案,也有极少数的老师会有惰性,宁愿用自己惯用的老教案,但绝大多数的老师还是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的。现在教师的观念也在不断地转变,都在不断地提升自己,对于一个老师、一个教育者来讲,终身学习的概念将是被普遍提倡的。我们的教案出版以后,受到了全国各地老师的好评,特别是受到了边远地区、中小城市的老师的欢迎,看了新教案特别觉得解渴。不少教师来信说,课可以上得这么活,课可以这么讲,以前都没有见过。

  问:新教案很系统很全面,会不会束缚教师因材施教的灵活性?

  答: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差不多已经有七、八年了,但是现状不令人满意,还没有真正做到素质教育。但在基层又有大量的素质教育实践,出现了很多模式,像分层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等,有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的任务就是将一些好的教学模式综合提炼,形成新的教案。我们的初衷并不是要给教师提供一个完全可以照搬的教案,如果这样,本身就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我们是希望能够给老师一个范式,一种参考,开阔教师的思路,这应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教师就有了不同的理解,基层很多老师很欢迎这套教案,但是如果全国的中小学老师都按照我们这套教案的模式来教学的话,就变成了一件坏事了。如果能够参考别人的一些比较好的教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和课堂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教案用活了。如果教师一个个地照搬教案的话,和我们的初衷也是不一样的。

  问:课堂上过多的讨论和引导要花费很多时间,使得一些教师宁愿沿用以往的知识授受模式,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答:多数学生还是欢迎老师能够把课讲活了。如果说,学生不习惯教师的讲课方式,原因可能还是因为老师没有把课上好。教师如果真正做到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特别快乐,让学生动起来了,把知识的很多东西也都渗透进去了,学生还是很欢迎的。至于语文教学情况就比较复杂。中考、高考的语文都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语文的问题就是要靠平时的积累,就得不断地大量地看,阅读量大了,语文的素养也就提高了,读得多了,就心中有数,写得多了,就笔下生花,而分段、中心思想这些说实话都不是很重要的。至于教学,免不了会急功近利,语文作为一种课程形态来开设,可以说本身也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现在的语文考试也已经在逐步地改革,不会揪着分段、中心思想不放。

  问: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不应该有教案,学生是个体的,不同地区、不同性格类型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教案是不是会束缚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动性?

  答:学生个体差异肯定是有的,关注个体的差异也是新教案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学生主体、老师主导,分层教学都体现了这种思想。分层教学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程度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角度和教学活动。另外,学生还有很多共性的东西。我们不能够因为学生有差异就否定我们教学中很多共性的东西。从知识系统、从一个人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哪些素质来讲,知识应该怎样讲才可以让学生最有效地接受,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应该怎样来培养,不管是怎样的学生,这里边肯定还有一个普遍性的规律,这些共性的东西还是应该值得注意的,如果连这样的共性都抹煞的话,那我们的教育就根本没有一个标准了。所以不能因为个体的差异就把我们共性的东西全都否定了。同时,我们一方面在强调共性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并不是不去关注个体的差别。我们还是努力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河南郑州:四千万元投向四中高中部
· 日本:“宽松式教育”带来学习变化
· 全国教育督导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 扎实推进高校先进性教育活动
· 中国教育电视台早期教育专业频道开播
· 湍流中的耶鲁船长——小金曼
·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重中之重
· 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CBE)第十二届年会简介
· 方正中标双农项目七成份额 拔05农远教育头筹
· 深化教育促和谐 凝聚力量谋发展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