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给教育实验更多空间
2002-09-23    马少华

字体大小:

  自从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在高中实行男女分班的消息被披露出来,引起的议论已经很多了。这项具有实验性质的教育安排,在今天所引起的社会舆论的剧烈反应,恐怕不次于百多年前中国最早出现男女混班所引起的反应。就像当年落后的社会不能容忍教育的一点进步一样,今天,已经进步的社会也不能容忍教育的一点“倒退”。一旦上升到这个层面来看问题,事情就“大是大非”了,也简单化了。

  我们中国社会对学校从来都寄予极大的关注,这是有道理的。但是,这种关注往往也使人们忘了,学校本应是一个允许多样化实验的“自治机关”。教育的行政化管理已经使这种多样化的可能失去大半。舆论的过多批评——它可能最终就通过行政决定学校的选择——则更加压缩了实验的可能与空间。而实验,对于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对于教育发展本身,都是特别重要的。

  可能有人一听“实验”这个说法就很敏感——学生岂不是成了“实验品”吗?谁对他们的安全负责呢?其实,实验并没有那么可怕,而且从教育史看,教育从来都是实验的,都伴随着实验。实验是教育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因为教育的问题永远不可能仅从理论上得到解决。除非我们认为中国的教育已经很好了,教育所面临的复杂问题都不存在了。

  学生早恋是一个敏感和难办的问题,就像性知识的贫乏也是一个很敏感和复杂的问题一样。在北京海淀区在中学中进行性教育的同时,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开始实行男女分班。它们看上去是不同的方向,但都缘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实际的、具体的问题。

  有评论者认为:“为了防止早恋而进行的男女分班,给人的感觉是防早恋成了‘当前压倒一切的大事’”。这是一个价值比较和价值判断的问题。评论者言下之意认为是,校方以“小故”而易大局——男女混班的主流格局,属于价值判断的失误。因为还有比防止早恋更重要的价值:学生本人的意愿、教育的人性化、青少年男女一起学习所获得的正常的人生体验和人性体验。

  这种考虑是成立的。但是,我个人认为,评论者还是把这个“大局”——男女分班还是混班——看得太大了,正像他们认为学校把早恋问题看得太大了一样。无论是分班还是混班,这个“班”的形式,毕竟还只是一种学习的形式,其目的也只是学习,而不是更多其他的人生体验。在这里,也存在着一个价值比较和价值判断:在几十分钟的“班”里,学习的价值大于其他价值。如果其他价值影响学习,那么应该退让的是其他价值。

  当然,说到“实验”,还有一个根本的机制问题。对于学校而言,应该是一个家长意愿、学生意愿“委托执行”的教育安排,而不是拍拍脑袋自行作主。学生与家长对于教育实验来说,也应该有选择和表达的权利。只能听凭校方意志的实验,本身没有实验的基础。它的发起是行政化的,它面临的命运,也将是行政化的。社会舆论在这种格局中的激烈反应,现在来看,也只是加强了教育头上的行政性而已。

  实验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就是允许还是不允许的问题,而不是允许“好的”不允许“坏的”的问题。因为是“好”还是“坏”,恰恰就是实验要检验的东西,也是只有实验才能检验的东西。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男女分班在众说纷纭中等待检验
· 小学生投票选“学生校长”
· 纯洁教育?性别歧视? 专家向"男女分班"说不
· 重划“三八线”与“分班风波”
· 北京华夏女中:只有夏娃的伊甸园
· 跨越城乡教育差距 乡村父母进城陪读
·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通过教育部鉴定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环境
· 学会容忍
· 孩子难教,一个还将继续的话题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