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民办教育 > 民教新闻
教育券:取得一举多得效果 实验有待深化
2002-12-09    “新华视点”记者张奇志 柴骥程

字体大小:

  这是一张印制精美、大小相当于5元人民币的纸片,背景图案是漂亮的教学大楼,印有“教育券”三个大字,票面上还有200元至500元不等的金额。在浙江省长兴县,学生持券可在入学报到时冲抵相应的资金。

  据统计,今年长兴县共发放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类、职业教育类、贫困学生助学金类等三种类型的“教育券”156万元,惠及3220名学生。实践表明,这一在全国开先河之举,对促进民间资金投入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和扶助贫困学生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长兴特色的“教育券”制度

  长兴县是浙江省“小康县”和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但政府的投入仍不能满足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享受财政拨款的只有公办学校。许多选择了民办学校的学生家长认为,政府的义务教育是针对全县所有学生的,不论在哪里入学,都应该享受政府提供的教育福利;不能因为上了民办学校,政府就不再承担义务教育的责任。

  在这一背景下,长兴县教育局领导班子开始思考:如何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在全县形成公立、私立办学共同发展的格局。

  2000年11月,长兴县教育局局长熊全龙等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进行教育考察时发现,这里对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一视同仁,公共财政中的教育补贴不是拨给学校,而是通过“教育券”直接发到学生手中。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有同等的机会,通过“教育券”而获得政府的教育补贴,从而调动了各自的办学积极性。

  长兴县教育局决定根据本县实际情况,出台了“教育券”的实施办法:愿意到民办学校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到教育局领一张面额为500元的“教育券”,入学后交给该学校冲抵券面上的金额。教育局根据“教育券”金额发给学校相应的钱。

  长兴“教育券”制度把职业学校学生也列入发放范围。自去年9月开始,长兴县新入民办学校职高班的学生均可获得一张面额300元的“教育券”。与民办学校不同的是,教育局直接把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券”发放到初中。报考职业技术学校的同学可在本校领券。

  谈到对职高学生发放“教育券”的缘由时,长兴县教育局副局长周建民讲了职业技术教育近年出现的一个怪圈: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找不到熟练工人和高级技工,报纸上甚至出现“10万元招不到一个高级技工”的报道;另一方面,许多家长和学生本人都不愿意就读职高,觉得毕业后当工人不是好出路。周建民认为,长兴县此举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鼓励学生就读职业技术学校,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今年下半年,长兴县“教育券”的功能拓展到扶持弱势群体,资助贫困学生。从今年秋季入学起,全县初中和小学阶段的贫困生每学期可分别获得一张面额为300元或200元的“教育券”。

  “教育券”制度在长兴取得一举多得效果

  复旦大学教育学博士刘凡丰认为,长兴发放“教育券”的做法,是改革教育投资体制的尝试。它至少表明,政府已开始用一种平等的眼光看待民办教育,民办学校开始享受“国民待遇”。

  刘凡丰还指出,几百元“教育券”面值虽低,但它的背后是无价的馈赠:民办学校的信誉得到了权威部门的承认,从而促成老百姓由不信任到认可这些曾经徘徊在边缘的学校。这对教育投资者来说,是一种求之不得的回报。

  “教育券”制度使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责任转化为货币化的教育补贴,变成学生家长手中看得见的福利。这使就读民办学校的学生家长感到了政府的“公平对待”。湖州清泉武校的一位学生家长在拿到“教育券”后说,“我找到了平等的感觉。”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券,能否洋为“中用”?
· 不断积累经验 实现规范目标
· 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举办
· 解读“南山教育现象”
· 2004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农村教育要富民
· 教育论坛: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公平
· 53万娃网上听课 天津农村教育全国领先
· 广州教育管理实现电子化
· 给未来建一个支点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