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人物专题 > 钱学森、贝时璋逝世
同济人追念贝时璋老:短短两年,深深刻印
2009-11-03    人民网 姜泓冰

字体大小:

  周末的同济大学一派安宁。多数学生还不知道贝时璋先生去世的消息,不少学生说不出贝时璋先生是谁,而一些知道这个名字的年轻学子,听说贝时璋先生是曾是同济大学学生时,也都显得陌生而惊讶。相比之下,学生们更普遍知道的是钱学森先生的事迹和去世消息。

  “因为贝老只在同济读了两年医学预科,之后他就赴德国留学了。”同济大学校史馆馆长朱大章这样解释。

  曾在德华中学学习的贝时璋先生,1918年偶然读到一本介绍蛋白体的德文原版书,对与生命有关的科目发生了兴趣。1919年春,他违背了父亲要他进洋行工作的意愿,考入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同济大学前身)。入学后,先在德文科,经过半年德语深化学习,贝时璋顺利升入了同济的医学预科。

  成立于1907年的同济大学,在其发展的前30年实行的是德国式教育,所有教授皆来自德国,尤以医科、工科闻名。当时的德国是代表着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先进水平。同济大学的学历在德国是得到承认的,因而许多同济学生都在完成基础学术训练之后,留学德国。德国式教育十分严谨、注重实践,医科学生读书时要去医院实习,观察、参加老师的手术,工科学生则要先进工厂当学徒,从最基础的工种做起。因为课程艰深,要求严格,当时的学生淘汰率极高,有时甚至超过50%。

  虽然时间不长,但贝老对在同济的学习和训练记忆深刻。直到晚年,他还回忆起当时教解剖学的德国老师鲍克斯德上课的情形:“他授课不带稿,也不发讲义,讲课时,用图谱和实物相互对照,讲解细致生动,教学十分认真负责。”由此,贝时璋对形态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前年同济大学百年校庆,已105岁的贝时璋先生主动为学校书写了题辞。

  80多岁的同济大学教授董鉴泓先生感慨地说,贝时璋、钱学森等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求学时,正是国内物质环境艰苦甚至动荡时期,但学生们抱负远大,刻苦认真,也接受了严格的学术培养,虽然学生总人数不多,但日后成为大家、一代宗师者的比例极高。以同济为例,在新中国成立前接受教育的学生中,后来有20多人成为两院院士。

  对于生物科学领域内的研究人员来说,贝时璋实在称得上“大名鼎鼎”。从事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裴钢,多年前即见过贝老。“贝老德高望重,是生物物理学研究的开山鼻祖,在细胞重建研究方面也做了很好工作,影响了几代人。更重要的是,贝老为人忠厚低调,心底坦荡,直到百岁仍心系科研,让人高山仰止。”

  裴钢校长代表同济大学向贝老家属表示慰问,还表示,同济将举办活动,并在校史馆内增加宣传这位杰出校友的内容。“作为中国生物科学研究的后来者,作为后辈校友,同济师生一定要更加努力,培养更多科技人才,取得更新研究成果。这应该是贝老最希望看到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图片:贝时璋27岁被聘为浙江大学生物系系主任
· 106岁院士贝时璋逝世前一天仍探讨科研
· 图片资料:贝时璋指导青年人做实验
· 图片资料:贝时璋院士依然在实验室工作
· 去世前一天仍放不下中国科研 贝时璋的遗憾
· 怀念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贝时璋先生
· 科学的人生 学问的楷模——缅怀贝时璋先生
· 贝时璋:我的一些回忆
· 中国科学院院士贝时璋问答录
· 接过钱学森贝时璋思想的烛光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