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人物专题 > 钱学森、贝时璋逝世
106岁院士贝时璋逝世前一天仍探讨科研
2009-11-03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11月1日,北京入秋以来的第一个雪天,中关村北区14号楼那栋老式房子里,设着一位老人的灵堂。灵堂被花圈和挽联占得满满的。墙中央挂着老人的巨幅油画肖像,他和蔼而慈祥地微笑着,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这位老人,就是贝时璋院士,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29日上午,贝老在睡眠中逝世。

  所有人都觉得很突然,因为,就在10月10日,贝老刚刚送走了自己的106岁生日。国务院有关领导专门委托工作人员向贝时璋先生送来了君子兰、寿桃和生日蛋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还看望了贝老,并祝他生日快乐。

  而贝老的一生,都与中国科学的发展连在一起,即使是最后3天。

  27日:

  贝老喃喃自语地“备课”

  “27日一大早,贝老就让我们帮他找几本书”,照顾贝老生活近3年的保姆赵阿姨一边说,一边指了指贝老房间里老式写字台上的4本书:“第二天是周三,贝老要和学生们进行研讨,得提前准备一些资料。”

  贝时璋的助手、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谷岩研究员告诉记者,身为中科院的终身院士,贝老实际上一直就没有退休。他会叫人把每期新出的《科学》与《自然》杂志第一时间就送到家里,在贝老的书桌上放着一只放大镜和两盏台灯。由于视力下降,他看资料时就同时开两盏灯,用放大镜看。

  赵阿姨也证实说,每周三,贝老会在家里与学生们、自己的孩子们讨论一些科学问题。“贝老年纪大了, 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清楚,他很苦恼”,但即使这样,贝老还是坚持每周都要和学生们见一见。

  天气转凉,贝老虽然年事已高,仍然为28日的研讨会做着准备。赵阿姨进屋看他时,只见贝老坐在床上,嘴里喃喃自语,听上去,似乎是在为第二天的讨论“备课”。赵阿姨回忆道。

  28日:

  与研究员探讨科研问题

  28日上午,贝老去世前一天,召集了6位研究人员,一起探讨科研领域的前沿话题。

  王谷岩研究员回忆说,几周前,他把2009年诺贝尔奖的情况向贝时璋通报后,老人的心情一直很不平静。他想起北京大学林克椿教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发现了螺旋状脂质体,1982年《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这一成果。

  “贝老觉得这个方向值得努力继续做下去,就特别邀请林教授28日过来讨论。”王谷岩说。“当天有多名科研人员参与了这次讨论,除了林克椿教授和我之外,还有陈楚楚、梁嘉佩、苏雅娴等几位研究员和贝老的儿子贝德。”

  “我也是很突然接到贝老的邀请,而且是要讨论近30年前的那次研究成果”,林克椿教授告诉记者,“和贝老谈了很长时间,他耳朵不好,交流时必须写在纸上,我把字尽量写大一些,贝老凑到眼前用放大镜看。”

  “贝老问得很细,问了不少试验的细节问题,比如材料的来源,有没有污染,材料的处理过程,试验的具体过程。”林克椿说:“他不仅要知道结果,还要了解过程是怎么做的。”

  “那天贝老精神很好,很高兴,也很激动,和大家讨论了一个来小时。”王谷岩说。贝老告诉大家,“这个工作很有意义,应该继续做下去,用半年做出很好的结果,不是为个人,我们要为国家争口气!”

  “这句话,贝老说了好几遍,声音很大,很激动。” 林克椿教授说:“我觉得这是他心底的声音,他鼓励我们,对于这些基础性的科学研究,虽然眼前看不出实际用处,但是要努力去做,而且要做就要做好。”

  29日:

  “为了把世界的真情研究得更真实”

  据家人回忆,贝老去世之前并没有太大异常。29日上午8时多的时候,家人进屋看贝老时,还睡得很好,和平时的睡姿一样。但9时多再过去看的时候,发现贝老已经安详地走了。

  在贝老的房间里,有一支崭新的牙刷。“那是28日学生来研讨的时候带给他的,贝老还非常开心地表示感谢。”赵阿姨介绍,“谁知道,一次都没用上。”她也红了双眼。

  进入百岁高龄之后,贝老依然思维敏捷、精神矍铄。

  “贝老做完白内障手术,虽然只有一只眼睛看得清楚,但他还是坚持写笔记。”写字台上,摊放着贝老在手术后写下的手稿,仿佛手稿的主人才刚刚搁下笔。其中一张写着:

  为了把世界的真情研究得更真实,必须将全部科学更好地配合起来,共同来探讨,例如数理化、天地生、工农医,以及各社会科学,特别是哲学,共同商议,以求精益求精。

  要注意通才与专才相结合,这样既有通才,又有专才。对世界既有普遍理解,又有专题研究。而且要对无生命和生命敬重。这样对世界就有全面的认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图片:贝时璋27岁被聘为浙江大学生物系系主任
· 同济人追念贝时璋老:短短两年,深深刻印
· 图片资料:贝时璋指导青年人做实验
· 图片资料:贝时璋院士依然在实验室工作
· 去世前一天仍放不下中国科研 贝时璋的遗憾
· 怀念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贝时璋先生
· 科学的人生 学问的楷模——缅怀贝时璋先生
· 贝时璋:我的一些回忆
· 中国科学院院士贝时璋问答录
· 接过钱学森贝时璋思想的烛光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