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高校陆续开学。开学典礼上,校长们对新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要求。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谈及“为什么要上大学”时,引用复旦老校长李登辉在上世纪20年代说过的一句话告诫新生:如果你是为了升官发财来到复旦学习,那么你在学校会受到鄙视。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初,黄埔军校初建之时,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的大门上书写了一幅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前半句也成为那时很多大学的校园风气。
相关报道>>高校校长勉励新生 拒绝科学研究中的“愤青”
相关评论>>中国青年报:“为升官发财上大学”未尝不可
相关评论>>为何上大学,不用纠结“升官发财”
一般语境下,“升官发财”似是一个贬义词组,与“贪图富贵”同义,似与大学精神格格不入。但是,不可否认,在当下的大学校园中,为了升官发财而上大学,不但不会受到鄙视,相反被认为是积极向上的表现,是一种正确的思想观念。在这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升官发财尽管为一些人口头上所不齿,但事实上是很多人努力奋斗的目标,连一些高校也以培养了多少高官、富豪为荣。最可悲的是,在大学里鄙视那些为了升官发财上大学的学生,一旦这些学生毕业后升了官或发了财,大学又引以自傲,如获至宝,如数家珍,当成榜样让学生学习。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不可否认,对名利的追逐已经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但是我们也受到了西方金钱观念的强烈冲击。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无情,“冷漠”事件接连发生。试问,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渴望升官发财又怎么会被鄙视呢?
其实,“升官发财”的功利价值倾向不仅存在于学生,更深深地根植于大学本身。以“升官”为例,时下中国大学的高度行政化,便是最突出的体现。比如,大学的行政级别越来越高,有的校长的行政级别已经是“副部级”。大学内的官员也越来越多,所谓“校长一走廊,处长一礼堂,科长一操场”。同时,大学的管理同样也高度权力化、官本位化,如“当处长比教授更开心”现象十分普遍,教育部第五届高校名师名单也显示,在100位获奖者中,担任校长、院长等行政职务的占九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