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年考时,又是一年寒假日。
年考结束了,很多学校此时往往要对学生一学期的表现进行一个综合的评定。也算是对学生自己,给学生家长,一个交代。这无可厚非。但是,这几年,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出现了一个“极端”情况:一味的表扬、奖励学生,老师们的感情一下子泛滥了起来。而其主要的表现,就是奖状满天飞:奖励范围囊括了所有的学生,有的学生甚至能拿到几张、十几张奖状,而奖状的名目,则更是眼花缭乱,不仅有三好,更有各种优秀:学科天才、学科大王、学科标兵、贡献奖等等,可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写不到”。诚然,学生拿到奖状,带给家长,学生会有一时的喜悦:孩子表现不错,我们的心血没有白费。可是细细的想一下,这些奖状到底能说明什么呢?教师奖励的门槛低了,人人都可拿奖了,到底对学生能否起到激励作用呢?我看不尽然——人人都有了,并且一次性派发这么多,也太不值钱了,也太不给力了。这是一些学生的原话。还有的学生说,本来我拿一张奖状挺有荣耀感的,但一看全拿到了,我就觉得没意思了。不是心理不平衡,不容许别人比自己优秀,但人人奖状,就等于人人没有了。更有学生坦言:给我一个劳动方面的标兵,就是暗讽我成绩不好,就给我找点所谓的闪光点,安慰我一下吧。你看,老师们好心办了坏事,浪费感情,还没起到应有的效果。
有人说,这种人人获奖是一种赏识教育,而赏识教育是孩子需要的,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诚然,赏识教育极为需要,它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生活的兴趣。然而,赏识教育就是滥发奖状吗?
如果我们把鼓励教育理解成滥发奖状,就是无节制对孩子鼓励赞美,那无疑是对鼓励教育的滥解甚至是误解。必须认识到,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犯一些错误,肯定会有若干缺点。如果我们无视这些错误,甚至把这些错误异化为优点,如那些明明多动的孩子,却给他们发运动奖;那些不合群的小朋友,却给他们发个性奖,这不是忽悠家长吗?这不是拿孩子的前途开玩笑吗?
真正的赏识教育是有原则有底线的,它并不提倡无节制的奖励。它要求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尊重孩子,欣赏孩子,但并不拒绝对孩子错误的纠正,乃至必要的惩罚。
既然学校采用奖状形式,那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形式本身的奖励先进作用;否则,就不要采用这一形式。不管如何,千万不要把赏识教育和滥发奖状混淆起来,更不要把赏识教育等同于滥发奖状这样的形式鼓励。如果赏识教育这么简单,那么我们也没有必要推崇赏识教育了。
那么如何体现对学生的奖励呢?奖状要发,但如何发才能有意义呢?
我觉得首先要减少数量,不能人人有份,也不能一人独霸多份。
其次,可以设立一些相关的奖励项目,但人员要少。可以让学生投票或者讨论产生获奖者。
最后,每年的奖励,尽可能不要重复。可以采用星级制,优秀者可以持续获得相应星级。
今年的寒假,不要再让奖状满天飞了!
推荐阅读>>教师不是抢手的职业:闲议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 推荐阅读>>教育工作者非权力性影响力浅析 推荐阅读>>莫让笑话演变成明天的悲剧 推荐阅读>>10岁学生激情申请退学,为得哪般? 推荐阅读>>为什么“为升官发财上大学”? 更多博文>>教育博客
文章来源>> 放假了,不要再让奖状满天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