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学校专业办学、监管运行和促进办学水平提高的若干思考
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赵致琢
1.背景
作为信息学科类核心专业之一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极其重要的学科专业,也是我们国家目前办学规模最大,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一个专业,同时也是在众多重点专业中办学质量相对水平低,社会认可程度比较低的一个专业。一方面,这个专业长期处于市场就业最热的前三甲,曾连续约30年在高考招生中吸收了最优秀了一大批学生,但同时专业毕业生中真正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能够真正担负起国家科技研发、产业发展的优秀人才的情况并不理想。相关机构公布的调查数据令人担忧:2007届9万多名本科毕业生中,半年后有1万多名处于失业状态,而且在实际就业的毕业生中,真正按专业对口就业的人数还不到专业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50%。这与我们对一些高校专业毕业生进行的调查结果,即学生毕业5年后实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数不足全班学生总人数的30%的数据是一致的,令人震惊!
专业办学的质量不高,有其历史的原因。我们分析,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条: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在数学和电子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学科,是一个专业内涵非常丰富,应用面十分广泛,知识体系十分庞大,兼有理论、技术、工程学科的特点,发展快,学问深,知识更新周期短,竞争十分激烈的学科,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度大的学科。
(2)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一般性地做一些计算机应用工作并不困难,从而促使大学在大规模扩大办学规模中产生了办学冲动。
(3)学术界、教育界、管理层对专业办学的规律在认识上存在严重不足,新建专业审批不严,师资队伍建设隐患多,在大众化教育观念的影响下盲目设置各类课程,对专业教育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
(4)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信息学科的高端专业人才大多数不愿意继续留在大学任教,长期以来,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借助相近专业的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有的学校胡乱拼凑的现象十分严重,制约了其后来的发展。
为此,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办学中步履艰难,发展困难。
实际上,在中国高校计算机专业办学遇到困难的时候,美国的专业办学也同样遇到了困难。为此,美国的专业学会曾在2000年提出了专业办学按照"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等五个方向进行办学的发展构想,并为这些方向制定了专业办学的规范,提供给教育界,让各大学自行选择。然而,由于这种做法主要是针对办学水平良莠不齐的学校的一种"折衷"办法,与美国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体系之间存在诸多不一致,在实际执行中并不顺畅。一流大学基本不执行这样的办学模式,一大批比较好的学校也并不理会这样的做法,实际执行的效果可想而知。这就产生了近年来一些美国大学走访世界各地的学校,希望了解其他国家怎么进行专业办学的情况,借它山之石以攻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