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就业指导课程层次多、类型丰富。研究美国大学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目的,并学习其课程设置的先进经验,可以加快我国大学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本文在介绍美国该课程设置的概况和经验中,首先研究课程的设置目的、地位、作用,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其次介绍课程基本情况,研究课程设置的特点。
一、美国大学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目的
就业指导课的发源地是美国,在20世纪初叶美国工业化迅速崛起的背景下诞生,其初始目的是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早在1911年,哈佛大学的新生入学教育课程中就包含就业指导的内容。1921年,哥伦比亚大学开设了名为《专业职业:其范畴、作用和新发展》的就业指导课。1923年,该校在当代文明系列课程中把就业指导课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是第一门给学分的就业指导课。1959年明尼苏达大学普通学院出版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材,是就业指导课使用的第一本教材。到1970年,美国就业指导课已相当普及。1979年,美国学者Reardon、Zunker和Dyal调查了全美458所高校中的299所,其中29%的高校提供给学分的就业指导课,33%的高校对就业指导课进行了研究。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就业指导课作为一种可以向数量众多的学生同时传递就业服务的有效方式,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在2000年的全美调查中发现,开设该课程的高校数量已达到70%,在美国大学生中早已"深得人心",很受学生欢迎。
美国大学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的目的是:
(1)使学生意识到在人生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个人的责任和所要发展的能力。(态度层面)
(2)理解个性(比如兴趣、价值观、能力)是如何影响职业发展的。(知识层面)
(3)职业影响个人和家庭生活,因此需要以社会经济环境为导向选择职业。(态度层面)
(4)选择符合个人性格的专业或职业。(态度层面)
(5)学习并使用多样的资源来选择专业或职业。(技能层面)
(6)理解职业发展理论,培养对生活或职业进行规划、管理和决策的能力。(知识,技能层面)
(7)学习并使用求职技巧。(技能层面)
(8)设计行动方案和策略,以改变自己或帮助他人实现生活或事业的目标。(技能层面)
从态度、知识、技能方面分析上述课程目标:态度层面上,强调培养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如(1)、(3)、(4);知识层面上强调学生充分认识社会经济环境对择业的影响,强调社会环境因素对个人职业选择的影响是美国大学就业指导课的共性特点,如(2)、(6);技能层面上强调培养学生以自我认知为基础选择合适的专业或职业的能力,如(5)、(7)、(8)。
第(1)条作为教学目的的首要目标,强调了个体意识,充分体现了美国社会崇尚自我实现的特点。与中国人相比,美国人认为个体的重要性超过其他价值,虽然家庭和集体也重要,但个人独立性和权利至高无尚。美国大学生大多自己选择生活道路:自己选择主修专业,自己选择工作,自己选择婚姻对象。总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依附于父母或社会,重视个人奋斗和个人能力。因此,就业指导课着重于学生个体意识、个人责任意识的培养。
另外,从(4)可知,美国就业指导课是把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结合起来的,选择某一专业就意味着选择某一行业内的职业,就业指导课含有专业指导的内容,从选择职业的角度考虑如何选择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学生选择一个不喜欢的专业,择业时求职于非专业领域的情况。
美国大学就业指导课程从专业层面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专业的背景知识,起到了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各种课程的同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通过就业指导课所学的知识,为其他课程知识转变为实际能力提供途径和方法,具有辅助作用。同时,这种课程由专业领域的教师亲自讲授,老师与学生有相同的学术背景,了解学生就业的行业领域,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给学生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内容,因此很受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