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6日,在“第六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会议期间,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国良院士主持,召开了“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座谈会,来自47所高校的70多位代表参加了讨论。
在座谈会上,与会老师围绕陈国良院士在论坛上所作的同一主题的大会报告进行了研讨;来自合肥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集美大学等学校的代表交流了对于计算思维的认识。座谈会达成以下共识。
1.经过此前3次工作会议的酝酿和本次座谈会的讨论,很多高校初步认同这一观点:应正确认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地位,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并由此建设更加完备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为推进“计算思维”研究相关工作的切实开展,后续工作可以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1)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抽象,回答“什么是计算思维?”
(2)研究在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例如,现行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等)的教学内容中,如何通过知识点的编排和改造,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计算思维”,即回答“如何在课程教学中体现计算思维?”
(3)改进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研制丰富的教学案例,通过必要的培训和推广,使得广大一线教师能够适应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这一转变,即落实“如何教授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
3.为延续本次讨论,与会代表一致建议感兴趣的学校和教师自发组成协作组,开展研究工作。协作组分为“研究层”和“交流层”。参加“研究层”的教师有义务经常提供在计算思维课程方面的思考结果或实践经验;参加“交流层”的教师可以收到协作组定期整理和发送的研究简报。(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