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消息:在一个大型化工厂中,人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车间中粉尘飞扬,工人们从头到脚全副武装,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不能摘下捂得严严实实的口罩帽子。由天津大学自行开发研制的“振动喷流造粒装置”将使这种局面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这种国际首创的“振动喷流造粒技术装置”使化工原料从粉状、片状、块状实现了向颗粒化的成功转化,其价格仅为国际同类装置的三分之一,目前,国内几十家大型化工厂争先与天大约定技术服务。据项目负责人康仕芳介绍,这项技术得到国内化工厂的普遍欢迎,每年至少2至3个项目上马,加入WTO之后,化工产品的颗粒化生产更是不可避免。在国际上,化工产品的颗粒化是工业原料生产的必然趋势,这不仅在制造、包装、使用等操作过程中避免了粉尘飞扬造成的产品损失和环境污染,而且在生产中便于计量,不易吸潮、不易结块。天津大学工业化学研究室是我国最早从事化工产品干燥、造粒、包敷技术研究开发的科研单位。他们10年磨一剑,开发研制的振动喷流造粒技术是对传统塔式造粒喷头技术思路的重大创新,并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实现研究成果的技术转让,在化工颗粒化生产中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与传统塔式造粒及引进的同类技术相比,“振动喷流造粒分散装置”生产出的产品粒度均匀,无需筛分,无返料,简化了工艺流程和设备,节省投资和能耗。同时减少了由于细粉夹带造成的产品损失和环境污染。由于喷孔相对较大,因此不易造成堵塞,可实现连续长期运行,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这项技术已经成功地实现产业化。1993年和1999年在天津大沽化工厂相继建立年产3000吨和40000吨两套烧碱造粒装置,新增产值1115万元;1998年,为山西文通钾盐公司设计建立了年产5000吨的硝酸钾造粒装置,一次试车成功,实际年产量达8000吨,新增收入2180万元,创汇572万美元;2000年,完成云南某化肥厂和青岛恒昌化工集团10000吨硝酸钾的全部施工设计;青岛华东制钙有限公司40000万吨二水氯化钙造粒项目正在推进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