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200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评出
2002-02-07    

字体大小:

    (记者 刘继安) 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组织评选的200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日前揭晓,集中展示了我国高等学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中的实力。当选今年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的项目是:

  一、H基因的突变导致了A-1型短指(趾)。上海交通大学首先发现IHH基因的三个突变是导致A-1型短指(趾)发生的直接原因,同时发现该基因与人体身高形成相关。成功破解了人类遗传史上的百年之谜,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极大反响。

  二、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西南交通大学研制成功一套全自动“高温超导磁悬浮测试系统",首次实验研究了YBCO高温超导体块材在永磁导轨上的磁悬浮性能,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具有巨大开发前景和经济潜力。

  三、C60单分子的高分辨表征和新型二维取向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国际上首次“拍下”了能够分辨碳-碳单键和双键的分子图像,利用这种直接成像技术,还首次发现二维C60点阵的一种新型取向畴结构。该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

  四、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提出了全球三叠系底界的新标准和新演化谱系,并运用多种地层学方法对煤山剖面进行高精度研究。该项目在中国煤山剖面研究所获得的一系列创新点与重要成果,已成为国际范例或标准被国际学术界广泛应用。

  五、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植被生产力的研究。北京大学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尺度的长时间序列的生物量数据库,为科技界有重大争议的北半球陆地“碳汇”问题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

  六、中国高速互连研究试验网络NSFCNET。由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心、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承担建设的重大联合研究项目“中国高速互连研究试验网络NSFCNET”,总体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未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速互联网络关键技术和基础理论的研究。

  七、光学超晶格紫外—绿、蓝—红双波长小型全固态激光器。南京大学利用具有原始性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学超晶格的新概念、新原理、新材料和新技术,研制出光学超晶格多波长全固态激光器,对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八、铝合金超常铸轧技术与设备。中南大学建立了一套超常铝带板铸轧工艺和仿真控制软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用该技术生产的产品具有优良的性价比,这在拓宽铝材应用领域、迅速发展我国高性能铝材制备生产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应用价值。

  九、国际合作西藏高原深剖面探测的大地电磁研究。中国地质大学研究出较准确的青藏高原地壳电性结构模型,发现西藏地壳中普遍存在流体,这对研究高原及邻区的气候与环境变迁有重要意义。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的《科学》上,并被引用102次。

  十、高纯粘胶基碳纤维的研制及300Kg/y粘胶基碳纤维扩试线。东华大学创造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整套软硬件技术,用国产原丝研制出了集美国、俄罗斯碳丝优秀指标于一身的国产粘胶基碳纤维,从而彻底解决了这一关键战略材料的供应问题,对我国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863课题如弄虚作假可投诉
· 教育部授权广西首获专科单独考试和命题权
· 百亿资金打造“211”
· 教育部发出紧急通知严禁高校招生乱收费
· 上海首次举行高校生命科学传播联合活动
· 高校军团亮相工博会 展示高水准科技成果
· 云南省院省校科技合作4年实施237个项目
·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忠谈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
· 广西科技活动周拉开帷幕
· 教育部科技委全委会召开 陈至立到会祝贺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