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2月12日电(记者何丰伦李嘉)在中西部地区,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设立了自己的网页发布各种就业信息;而毕业生上网求职的数量正在显著增加。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要让网络真正成为中西部大学生求职的“媒婆”,尚需突破“两道坎”。
观念更新坎
“重要的是必须更新观念。”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调查表明,从沿海省市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前往西部招聘的用人单位,很早就在国内知名人才网站上公布了用人信息。相比之下,广西高校毕业生信息网作为西部高校就业信息最权威的网站之一,截至2002年2月6日,也仅有124家用人单位在这家网站上发布信息。
“反正也需要面试,何必把资金浪费在网络上?”广西博白焕发工艺品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由于用人单位没能及时发布信息,导致不少专业对口也愿意扎根当地的人才远嫁他乡。
“我们怕的是发布了信息,却没有人前来登陆。”南宁市一家企业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张智告诉记者。然而,调查表明,西部大学生接受网络求职的程度很高。广西师范大学文旅学院应届毕业的研究生有15人,到寒假双选会之前已经有12人在各种人才信息网上搜索或利用网络发出了自己的求职信息。桂林电子工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有将近一半以上很早就通过网络方式与用人单位进行了联系。
信息服务坎
“学校的网站更新速度慢,而且规定每个人贴上去的内容很有限。”“学校网站发布信息的用人单位不多。”“很多同学都在网上投了简历,绝大多数没有回音。”归根到底是网络信息服务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看到那些产品信息都还停留在2001年元旦的企业网站,我真不愿意再给他们添麻烦。”广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叶士东不无幽默地说。
不少用人单位设立的招聘网络有名无实,一些用人单位没有专人来收集应届毕业生发出的求职简历。西部一家上市公司信息部的负责人坦率地说:尽管已经上市了,但招聘方式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模式,企业建立的网站、发布的信息既没有能够及时更新,对通过网络前来自荐的毕业生也缺乏信赖感。
“问题不在于究竟有没有设立自己的网站,关键在于到底有多少用人单位真正懂得利用网络这一‘媒体’。”社会学研究生崔昆仑一语道出了其中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