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3月24日消息:什么是学分制?上海交大2001级学生胡瑶这样描绘:“学校就像一个教育大超市,里面‘商品’琳琅满目。学生就是顾客,上什么课,自己选;想听哪位老师的课,自己挑;什么时候上课和做实验,自己定;优秀的学生还享有选专业的‘特权’。”
教育“货源”充足
上海交大本学期正式启动学分制改革,复旦大学、东华大学等将在今秋新学年推出此项改革。市教委宣布,上海市将在2年时间里,基本完成高校学分制改革。
近年来,上海市不少高校不断丰富教育资源,为开教育大“超市”创造了充足的“货源”。上海交大这些年新增教学大楼2.1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实验室5万多平方米,目前,还有人文社会科学大楼、数学大楼、外语大楼、环保大楼等正拔地而起;物理、化学等学科已开出一批自选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复旦大学不断丰富课程“货架”,现在每学期能提供课程已达1500多门,计划3至5年内课程总量达到3000门。
能“选货”能“退货”
上海交大数学系学生周翔:学分制给了我们更大的学习自主权,但压力也增大了。原来,学校怎么安排,我们怎么上课;现在,那么多的课放在你面前让你选,选得太多,怕“消化”不了;选得太少,又担心自己会落后。
学分制不仅要求我们学会选课,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选发展方向,选未来。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工程学院教师倪波:学生有压力,老师的压力就更大了。为吸引学生选课,我们要在网上“摆擂台”,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职务、职称、教学经历、教学特长、教育科研成果和获奖情况;学生选课前可以先试听,几堂课听下来觉得不满意,可以“退货”;学期末,学校管理部门还将把学生对我们的评价在网上“曝光”。
形成高素质导师队伍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刁会耀:一年级学生进校,面对一大堆课程,怎么选?导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还应是一位“人生发展设计师”,帮助学生制定学习方案,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倾向正确选课。而目前,高校里具备这样高素质的教师很少。建议师范院校可开设此类进修课程,各高校挑选一批教师参加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