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3月23日电(记者周剑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王微微参加“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仅一年,她参与研制的“齿科材料光谱色度测试仪”就已获得国家专利,多家公司表示有意向开发这一产品。
“实际的科研活动促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书本,激励我更积极地自学书本以外的东西。死的公式、定理变成了活生生的奇妙的试验现象,还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新技术新产品。”20岁的王微微看起来还是个小姑娘,但她对科研已有了切身的体验:“这无疑是对艰苦学习的最好回报。”
“大学生科研计划”是中国高校为提高人才质量、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采取的一项新举措。据介绍,每年6月和10月,各种计划项目申报表统一公布。学生根据计划项目和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申请参加研究工作。
长期以来,中国只允许硕士、博士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本科生的学习仅限于书本知识和简单的实验课。教育专家认为这种做法严重阻碍了对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
中科大校长朱清时院士说,中国传统的教育强调灌输和死记硬背,对感性理解、动手能力和跳跃性思维的培养重视不够,很多到国外深造的大学生被评价为“只会考试,不会动手”。“大学生研究计划”的开展使这样的状况大为好转。
继中国科大之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越来越多的知名高校在大学生中实施科研计划。许多高校还设立了“研究计划基金”,对做出成绩的教师和学生给予奖励。
“如果不实施这个计划,象王微微这样的大学生就得推迟5年才能走进实验室,这样他们就失去了许多在科研领域施展才华的机会。”王微微的指导老师明海教授感慨万分地说。
象王微微一样,尹雪斌也是“大学生科研计划”的受益者。作为中国第一个派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本科生,他用4个月时间完成阿德雷岛湖芯取样、纳尔逊冰盖缘泥芯采集等16项任务。尹雪斌认为,这一经历使自己在智慧、毅力、胆量和体魄各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锻炼。
在“大学生科研计划”的支持下,中国科大的15名本科学生参加了机器人足球研究,他们率领的机器人足球队在全国仿真机器人足球赛中一举夺冠,还两度闯入了机器人世界杯足球赛。
朱清时说,早在1999年,中国科大就结合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启动,并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等一流大学的做法,与校内外研究机构、高科技企业合作实施了418项大学生科研计划,使数百名大学生在这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中获益。
中国教育部官员认为,加入WTO后,中国将面临激烈的人才和科技的竞争,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流高科技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而全新的课题,“大学生科研计划”走出了高等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