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首批扩招生涌向就业市场
2002-04-02    记者 黄勇

字体大小:

  ■编者按

  我们都想为祖国的建设出力。我们都想自己为自己开辟生存与发展的道路。

  我们关注同龄人的就业问题。一代一代的青年人成长起来,不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劳动是他们的权利,劳动是他们的义务。

  我们关注他们的就业机会,关注他们的就业准备,关注他们的就业环境……
  

  西北一所大学学生张某,去年底以来,已经转战全国5个省区,为心目中的理想工作奔忙。几千元的投入下去了,可工作还是没有着落。

  安徽一所专科学校的2002届毕业生曹某,近日被迫回到家中。她说,学校里实在吵得呆不住,现在最听不得的消息就是谁“已经签约了”。最后一学期刚开始,学校里就弥漫着各种招聘会的消息,同学们整日像热锅上的蚂蚁,忙着“扑会”,很难集中精力读书,而她,却想继续深造。

  3月21日,合肥机场。记者在前往福州采访的途中,巧遇几位赶赴福州参加招聘会的安徽大学生。因为头天刚刚获悉这个消息,几个同学不惜血本乘飞机结伴前往。他们共同的心愿是:不错过任何一次求职机会!

  今年3月,一则牵动千家万户的新闻是,今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严峻起来了。据专业人士介绍,刚刚过去的2001年,社会的人才需求强劲,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达到了学生自主就业之后的最高峰。而今年以来,各种招聘会纷纷传出冰冷的消息———信息产业人才需求缩水、大企业人才需求缩水、人才高消费现象依旧……

  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后首届毕业生即将走出校门,一个严峻的现实摆现了人们面前:需求少了,毕业生多了。而且今后的几年里,随着扩招的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似乎将愈演愈烈。

  在令人浮躁的氛围中,教育部等有关部委不久前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给大学毕业生两年时间找工作,户口不打回原籍,分明是给大学生们一个信号:别急,慢慢来。

  为了降温,教育部已宣布不再公开直属高校的“一次就业率”。有旗帜效应的北京大学,在今年的一次大型校园招聘会上宣布,不再统计让学生盲目乐观的“人才供需比”,给毕业生营造一个平和、冷静的心态环境。教育部还强调,以后允许企业进校招聘的时间,只会推迟,不会提前。

  一部分学生已开始主动降温。据复旦大学最新统计,今年毕业生对薪水的要求,比去年平均下降了1000元。近日在上海举行的春节后首场大型人才交流会,有6000多名求职者前来赶场。招聘单位普遍反映,今年的大学生求职“务实多了”。赶场的主要是刚刚返沪的应届毕业生,其中多数人开始接受“低起点”的工作。以前受冷落的小公司,越来越受到关注。一位国贸专业的学生还主动请缨做业务员,理由是“先学点实际的东西”。在薪水要求上,这些毕业生不再不切实际。一位计算机专业的大专毕业生,对一家仪器公司开出的2000元月薪欣然接受,他说:“薪水差不多就行,能学习、锻炼最重要。”

  但就在毕业就职看似低迷的走势中,记者采访中的所见所闻又表明,就业难的判断并不能涵盖整个就业全貌。

  教育部直属的许多重点高校的大部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不错。在人大、北大、清华、中国科大、复旦大学、上海交大,记者足迹所至,尽管就业指导人士也感觉到了所谓的“严峻”,但这些学校本科毕业生的整体签约率,仍与过去持平,极少数略有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学生还在等待更好的签约机会,因为需求信息每天依然在传递着。在堪称“大学航母”的浙江大学,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已经统计的需求量,超过了形势最好的去年,其中许多需求来自基层。

  据权威部门的信息,目前,高职专科类院校学生已经签约的,全国不足2%,而在记者采访的一些院校,这一数字却几乎为零。与本科类高校相比,本来需求就不旺、一次就业率不足40%的高职专科类院校,由于是扩招的主要增长点,学生就业难似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就在这个“困难区”,也有冷热不均的现象———

  在北京联合大学,就业指导人士发现,一些原本以为是冷门的专业,最后的就业率却比所谓的热门专业高;

  在北京海淀走读大学,老师们说,就业形势是紧张了些,但我们的学生不为就业发愁;

  在安徽省第一所高职院校———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老师们说,如果每一个需求都有求必应的话,学生现在该走得差不多了,有些岗位来自沿海的企业,实际上不错,就是学生看不上。

  在上海就业形势最好的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则干脆地告诉记者:我们是愁招(生)不愁分(配)。

  还有许多需求虚位以待,但却遗憾地无人可招。如上海的物流专业人才,全行业急需9万人,中专生的月薪也有3000元,可实际上,这类学生,目前连大专层次的都还没有毕业。

  这些现象又告诉人们,就业市场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但没到令人恐慌的糟糕程度。在一些领域,宏观“冷”,微观“热”;在另一些领域,宏观“热”,微观“冷”。在大学生就业这一人们无法一眼极目的广袤的大市场里,有“沙漠”也有“绿洲”,有许多问题和认识需要冷静细致地梳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在京闭幕
· 昆明:大学毕业去当“教育保姆”
· 大一就上就业课 广西高校实行就业指导教育
· 调查显示:八成大学生最烦就业
· 东北地区高师联合打造毕业生就业市场
· 不能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
· 入世前人才争夺战揭幕猎头“铆牢”高校
· 受"9.11"冲击今年研究生就业高就难
· “态度决定一切”
· 企业招聘 "媒体攻势"先进校园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