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某高校学生入学一年六成换专业
2002-05-22    记者 董碧水 通讯员 张强

字体大小:

  据该校调查,高考填报志愿时,只有35%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专业,很大一部分同学是在根本不了解或很少了解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在老师和家长的“干预”下,填报了自己未来的专业

  这几天,宁波大学科技学院2001级文科班的颜锦同学很开心,因为她刚刚办好了转专业的手续,从下学年开始,她就可以如愿以偿地攻读自己喜欢的涉外文秘专业了。

  与颜锦同学一样,2001级理科班的吴琳琳同学,原来学的是生化专业,在慎重考虑后转到了中文专业。她说,尽管生化专业也是自己选的,但是填报志愿的时候对生化专业一点不了解,当时也没有条件去了解这个专业。吴琳琳说,实际上自己一直喜欢文科,但是听别人说理科容易考,高考填志愿时才报考了理科。现在学校允许重选专业,当然要圆自己的梦了。

  颜锦、吴琳琳能够重新选读自己喜爱的专业,得益于宁大科技学院的“平台式”教学模式和“2+2”培养模式。据了解,这一教学模式是将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内容和技能依次分为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实践4个平台,学生进校后,统一接受公共基础课教学,1年后,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及社会需求确定学科方向,进行学科基础课学习,并确定专业方向。

  据悉,宁大科技学院2001级学生重选专业的过程中,有60%的同学放弃原来的专业志愿,重新选择了专业方向。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大学生因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而引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已跃居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第四位。宁大科技学院院长赵伐说,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一直严格执行着按专业招生的录取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青年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为他们的未来就业和发展带来局限。学校的做法实际上是给了同学们一次根据社会需求并结合自身兴趣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

  根据科技学院对学生高考志愿和入学后学生专业选择的数据分析,以99级学生为例,学生进校之前,选择专业排在前六位的分别是:英语、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而重新选择专业后,位居前六位的专业变成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金融学。原有101人填报的工商管理专业剩33人,原有104人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只留下了20人。

  学生们给出的转专业的理由主要有:不了解原来填报专业的培养目标;当初志愿是老师和家长决定的;自己没兴趣等。而在改变专业意向的学生中,本人意愿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据了解,这些学生中,高考前选择志愿的依据,大多是当时各专业的就业情况,或是被认为就业适应性强,或是被认为有广泛的适应面,多为学生自己熟悉且容易适应的专业,如英语、法学、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等。据调查,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只有35%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是在根本不了解或很少了解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设置情况,在中学老师和家长“干预”下,填报了自己未来的学习专业。

  宁大科技学院的这一做法也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欢迎。一位家长认为,入学一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和对专业的了解,孩子的选择会更加理性。他们结合自身特长和兴趣作出的选择,稳定性会更强,也更容易激发自己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成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被高校录取不报到行吗?
· 广东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影响高校录取
· 是演习也是实战
· 内蒙古:干扰更少监考更严
· 北京:春招本、专科分数线确定
· “南郭先生”滥竽充数高校学子呼唤公平
· 可怜母亲爱心偏 替女舞弊误前程
· 上海:九千学子赶考 春考在24个考场进行
· 安徽高校:积极应对第三次春季招生
· 众说纷纭话春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