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大学生“功利”环保让人深思
2002-06-13    记者 李新玲

字体大小:

  最近,记者在采访中接触到天津民间环保组织“绿色之友”的一些工作人员,他们反映说,现在一些大学生在从事环保活动时,似乎只是满足于散发材料、征集签名、发起倡议这类看起来轰轰烈烈,但是没什么实在内容的事,而对那些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事情,就显得缺乏热情。

  “绿色之友”是去年天津市市民自发组织成立的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主要进行环境教育及组织实施一些环保项目。“绿色之友”的秘书长孙艳君和记者说起了这样一件事。

  在今年世界环境日前夕,天津几所大学的学生先后找到“绿色之友”办公室,提出想配合“绿色之友”在高校里搞一些环保活动,目的是联合天津近20所高校的学生环保组织,成立一个全天津市的大学生环保社团。

  孙艳君问大学生们,具体想搞什么活动,这些学生说,“我们也没有具体想法,还是您替我们设计吧”。

  于是,孙艳君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他们设计了一个题目:搞一次天津市内污染源的调查,包括河道污水、路边垃圾的来源,调查结果还可以写成报告,提供给政府的有关部门参考。

  这些学生拿到这个题目的第二天,就又找到孙艳君,说这个调查太复杂了,他们学习时间非常紧,没有时间。另外一名学生还不解地问:“做这个调查,好像我们是在为‘绿色之友’工作吧。”

  孙艳君向他们解释说,民间环保组织的活动都是义务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有利于大环境的改善,不是谁为谁而工作。这名学生虽然接受了这种说法,但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明确要求:“我们只是想参加一些比如征集签名、发放宣传材料的活动,这些活动简单,又不占用太多的时间,还能通过新闻单位宣传一下我们的社团和学校。”这位学生还说,之所以通过“绿色之友”组织这样的活动,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联合其他高校,如果是他们自己去联系,有可能联系不成,因为每个学校都想当发起者。

  在此之前,曾有一所高校的学生组织挑头进行了一次天津市大学生环保承诺,向社会公布了一些环保行为规范。但是经过媒体报道后,这件事似乎也就过去了,没什么下文。据一位学生说,这里的原因一方面是无人监督,另一方面就是参与者不买组织者的账。大家都想当重要的发起者,而不想成为次要的参与者。

  “环保活动本身就是公益性的、义务的,没想到这些学生想得这么多。”孙艳君无可奈何地说。她还回忆起,去年暑假前,曾有好几个不同学校的大学生找到办公室,希望得到赞助,目的地基本都是青藏高原,不是可可西里就是长江源头,说要去从事生态考察。

  天津师范大学一位从事地理研究的老教授说,这几年,这种风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些没有环境专业知识的学生,到自然保护区,回来后往往就只是带回几卷照片,写一些自己的见闻感触,这难道就是科学考察?一般的旅游也会达到这种效果。另外,大量缺乏生态知识的人进入自然保护区,将会对那里的原始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绿色之友”的另一位成员说,对于学生的这些表面行为,有一些媒体也只是本着炒作的目的进行报道,这也助长了这些学生的“功利环保”意识。这位成员说,一些大学生好高骛远的表现,真还不如那些热心捡垃圾、收废电池,实实在在做事情的小学生们。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我们为什么缺少人文精神?
· 泼熊学子刘海洋被留校察看
· 高校校园一些现象令人堪忧
· 大学新生身高增长
· 大学生上网干什么
· 2002年高校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述评之三
· 做家教误入狼窟 女大学生被先奸后杀
· 上海在校女大学生现身婚介所
· 关注大学生"童年期延长"现象
· 学生寝室养宠物 校方态度明文禁止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