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8月2日消息:新锐的《大学人文读本》即将取代传统的《大学语文》,这是中国高校中新锐的改革力量对传统格局的一次崭新突破。
日前,记者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方面获悉,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夏中义主编的《大学人文读本》三卷本读本正在加紧赶印,以保证今年9月进入全国多所高校,全面启动“大学人文”课程的崭新实践。
传统的《大学语文》课程,由复旦大学前校长苏步青提出,当时是针对理工科学生偏科情况严重而设置的,试图起到补偿理工科学生的文学素养的作用。这种目的本身就决定了《大学语文》的局限性:它不是系统的人文教育,而仅仅是停留在情趣层面。《大学人文读本》则高举人文教育大旗。编著者认为,人文教育分三个层次,唱歌、跳舞、发短信等情趣教育是最表面的;再进一层便是系科设置,比如文学鉴赏课、参加管弦乐队等;而最本质的则是精神和灵魂层面的东西。记者在第一时间拿到《大学人文读本》目录,其感觉是俨然面对一幅庄严展开的“思想宽银幕”。
《大学人文读本》分三卷,分别命名“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它从普适性的人类文化价值通识出发,选编了200余篇最有代表性的文章。学科则涉猎了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政治、伦理、心理、教育等。每一章还以“编者旁白”的方式,进行评述、解说,提示思考、疑惑乃至忧虑,想让渴望“精神成人”的当代大学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丽精神家园。
值得一提的是,洋洋百万字非常凸现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它里面有蒋梦麟、蔡元培、胡适三位北大校长论北大;有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有王小波的“有关同性恋的伦理问题”;有顾准的“民主与‘终极目的’”;有李昌平的“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心里话”;有吴敬琏的“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有劳伦斯的“性欲与可爱”;有叔本华的“凡夫俗子批判”;还有刘平平的“我的父亲刘少奇”,董炳月的“靖国神社与日本人”;胡适的“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