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知道国家助学贷款
2002-08-08    刘万永

字体大小:

  8月3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节目播出了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小品:湖南龙山县一对姐妹同时考取大学,因为家境困难,只能供一个孩子读书。父亲经过反复考虑,最终决定让养女上大学,亲生女儿外出打工。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但是,作为一个经常采访教育新闻的记者,在感动的同时,我不得不思考: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不知道国家助学贷款,不知道国家为高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做出的各种努力?

  众所周知,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上大学已经不再“免费”。由于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个人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能力缴纳学费。据统计,高校贫困生人数占在校生的15%—20%,有的甚至高达30%。“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大学”,是高校提出的一个口号。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助学体系,即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简称“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1999年,国家又推出了国家助学贷款,与以往的助学贷款相比,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不需要担保,只需要提供贷款介绍人和见证人,且介绍人和见证人不承担连带责任,最大限度便于学生申请贷款。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各商业银行已和经济困难学生签订了26.4亿元的助学贷款合同,共有31.7万名学生受益。

  好的政策需要人知道。但是我们经常看到听到的消息是,某地一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取大学,但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不能上学,有的甚至为此自杀。这样的消息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以致有人问教育部一位领导:“国家助学贷款这么好,也推行了两三年,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学生不能上大学?”

  为什么会这样?我个人以为,政策宣传的不充分是重要原因。通常情况下,宣传资助贫困生政策似乎只是高校的事,而高校的普遍做法,一是招生咨询时,向学生家长宣传;二是在高校内部向新生进行宣传,开设“绿色通道”等。这样做虽然也有效果,但范围显然太窄。

  近几年,新闻媒体对国家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进行了不少宣传报道,但是,一般来说,贫困地区大都信息闭塞,而恰恰在这些地方,很多优秀的学生因为不知道对贫困生的资助政策,还没有来得及进大学校门,就决定放弃了。这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都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要让更多贫困生知道高校的资助制度,解决政策宣传中的断层无疑十分重要,在高中学生中进行国家助学贷款等相关政策的宣传,应该会达到较好的效果。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就了解资助政策,这样在他们因为经济问题而求学困难时,就知道该向哪里求助。而高校也要努力扩大宣传,如在寄发录取通知书时附加详细的政策说明,学生、家长入学前就会知道具体的解决办法。

  目前,各省市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正在陆续公布,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展开。我们希望更多贫困生了解国家资助政策,也希望中学和大学携手宣传这些好的政策。对贫困生来说,也许一个信息会改变他的命运,而不让一名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辍学,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空军捐款200万元资助1200名西部特困大学生
· 首都高校积极作好受助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 黑龙江助学工程向社会公示
· 青年助学行动受助者陆续入学
· 大学生应当成为诚信表率
· 张保庆:国家助学贷款助你顺利完成学业
· 如何申请国家奖学金
· 希望工程形象代表“大眼睛”考上安徽大学
· 50名北京特困大学生获扶贫基金会资助
· 奖贷助补减多条路 贫困学生一样读大学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