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走进一群高校贫困生,听到他们的心声:因为家境贫寒,贫困生无可选择地要在学习的同时兼职打工。勤工俭学很大程度地解决了生活开支,但也占据了大量的学习时间。这令他们十分苦恼。
华台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保险系3年级的学生,由于大哥也在上大学,小妹在读高中,年迈的老母亲靠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生活十分困难。华台获准拿到了每年4560元的助学贷款后,为了读书期间不再向家里伸手,21岁的华台进大学校门时也就走向了社会。2年来,他穿梭于电脑城为顾客做导购、忙碌于理发店当服务生、奔忙于各高校推销图书,生活来源有了保障的同时,华台也不得不遗憾地说:“但也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过早与社会接触,眼前的华台已让人很难分出,他是学生哥还是上班族。
廖楚燕是中大外语学院的高材生,她没有获得国家助学贷款,但因成绩优秀得到学校每年2500元的奖学金。家中父母双双下岗、妹妹还在读书,她的生活自然不宽裕。长得文静白晰的廖楚燕说:“我也曾干过一个学期的家教,但感到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我便放弃了。我十分珍惜宝贵的在校时光,如果现在浪费时光,将来很难有好的出路,又将会造成个人一生的贫穷。”小廖说,为了减轻家中的经济负担,她只能节衣缩食,毕业后再努力工作回报父母。
中山大学学生处张继芳副处长指出,如何协调好学习与勤工俭学的矛盾,一直是学校思考的问题。特别是今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规定,每年最多不超过6000元的额度,这只能基本满足在校学生的学费需求,至于生活用度则必须通过其它渠道解决。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贫困大学生走向勤工俭学的岗位,学习与打工之间的矛盾会显得更加突出。
张继芳认为,处理好这方面的矛盾,需要学生、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首先,学生要合理安排控制好自己学习与工作的时间,要明确学生必须以学为主,生活上用度要节俭。
其次,学校在安排学生勤工俭学岗位时应全面协调监督,如规定学生平日每天在校勤工助学的时间不得超过4个小时,不主张利用中午时间工作,对勤工俭学的学生进行适时监督,不准学生勤工俭学占用上课时间等。
另外,学校应完善以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以及学杂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这就需要银行积极贷款、社会各界人士热心资助,从而切实减轻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