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MBA泡沫会降临中国吗?
2002-10-21    杨亮庆

字体大小:

  10月19日,《北京现代商报》刊登了题为《美国商学院重新排名低就业率使MBA价值缩水》的报道:在《商业周刊》公布的2002年度全美商学院排名中,排在前3名的分别是西北大学凯洛格学院、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和哈佛大学商学院。

  但是,即便是排在第一位的西北大学凯洛格学院,515名MBA毕业生中,仍然有92人直到今年春天也没能找到工作。此外,在排名前30位的商学院中,今年也只有60%的MBA毕业生能够找到工作,而且他们的薪金比起从前大大降低。MBA这支年轻而且受过良好教育的队伍成了美国增长最快的失业队伍。

  据一项调查表明,在美国,1998年的MBA毕业生年薪可以拿到11.142万美元,而2002年的MBA毕业生收入下降了12.6%。在接受调查的219家公司中,上两年共雇用了11199名MBA,在1999年和2000年247家公司共雇用了15558名MBA。现在的MBA数量比10年前多出25%。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些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了。

  笔者有位朋友在国内商界打拼多年,已跻身年薪10万元的行列,但他始终认为,不去美国拿个MBA学位就算不上是国际人才。于是,辞职、考 G MAT、申请学校、签证,忙乎了几年之后终于踏上了美联航的航班。毕业前夕,他懊恼地给我发来电子邮件:“我开着车,从美国最西部的加里福尼亚州直到东部沿海的纽约市,横越了美洲大陆也没能找到工作。雇主们大多告诉我说:我们公司的MBA已经太多了!”经过不懈努力,我的这位朋友终于被旧金山的一家中餐馆聘为经理,令他自嘲的是,老板看中的并不是他引以为骄傲的MBA光环,而是他在中国餐饮业近10年的工作经历。

  对此,我们的MBA教育应该引以为鉴,防止产生MBA泡沫。当MBA教育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国家、社会、学校均投入了相当多的教育资源,树立了如清华、北大、复旦这样的MBA品牌,教育质量也得到了国内外企业界的好评。但是,随着我国MBA教育的增多,现在全国有权授予MBA学位的高等学校已达数十家,今年9月,教育部又批准30所重点大学开展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专业学位教育,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便成为必然。

  更何况,一些攻读MBA学位的人心态比较浮躁,他们认为自己付出了高昂的学费,就必然应当获得丰厚的回报。一份不完全统计表明,中国名牌大学毕业的MBA学生,对第一年年薪的期望值一般为15 20万元人民币,而企业对这类管理人员,可以开出的薪金却只有每年5 10万元。“心态浮躁、眼高手低、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工商界对一些MBA毕业生的评价。这说明,MBA在我国同样存在出现泡沫的可能。因此,降低起点、调整心态、抱着一颗平常心去竞争一些能锻炼实际业务能力、有助于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基层工作岗位,对于MBA毕业生来说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同时,为了防止出现如美国MBA过多的现象,有关部门和高校必须严把学生的质量关,坚持严进严出和资格审查并举,聘请真正具有工商管理经验的企业高层管理者担任教员,开设适应国际商务需要的双语教学课程,系统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育部门在审批MBA项目的过程中,应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从源头上杜绝MBA泡沫在中国出现。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清华MBA是怎样炼出来的
· 风雨中的中国MBA教育(上)
· 美专家给MBA泼冷水
· 综述:美国对培养MBA提出诚信要求
· 本土EMBA热抢生源
· 三十所高校获准实施EMBA专业学位教育
· 武汉大学聚世界知名教授办EMBA学位班
· 2003年MBA考试有变 专家给您支招儿
· 西南财大等创办MBA体育管理专业
· 不是人人都适合读MBA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