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日本又热MBA
2002-11-12    新华社记者 何德功

字体大小:

  出国攻读MBA者明显增多,庆应大学、早稻田大学、国际大学、日本大学等20多所高校的MBA学科门庭若市,各种MBA招生咨询热闹非凡,有关教材也成为了畅销书——

  

  继上个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之后,日本目前又出现了“MBA(工商管理硕士)热”。出国攻读MBA者明显增多,国内的庆应大学、早稻田大学、国际大学、日本大学等20多所大学的MBA学科门庭若市,各种MBA招生咨询热闹非凡,有关教材也成为了畅销书。

  日本“MBA热”的又一次兴起,主要与社会需要和人们观念发生变化有关。从社会需要来看,尖端科技的进步,新兴企业的发展,使日本的产业结构正在进行重大的调整,在生物、信息和纳米技术领域不断崛起的风险企业所需人才类型发生了根本变化,有技术特长、做事认真和服从指挥的单一型人才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知识面广、有创造性和管理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大受欢迎。风险企业多属于尖端技术产业,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少,必须开拓创新。此外,新兴企业起步时一般摊子不大,要求每个员工都要独当一面,有一定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这样,一些有专业特长的人通过攻读MBA后就可大有用武之地。

  与此同时,一些大型企业经营方针也在发生变化,即越来越注重管理效益。很多大公司在招聘时都强调人的创造性,对现有职工也更加注意管理能力的培养。如日立制作所,从2000年开始实施培养经营干部计划,把30岁左右的部门负责人送到大学学习经营管理知识,有的还被送到国外攻读MBA。

  从观念变化来看,由于经济不景气,企业不断倒闭,日本的终身雇用制魅力正在减退,一些人在职攻读MBA是为了早做准备,一旦被解雇,可另谋生路。还有一些人观念超前,态度更为积极,他们更重视自身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而不愿“从一而终”地在一个公司干一辈子,他们立志要做一个职业管理人才,哪里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就到哪里去。28岁的饭田胜洋,今年夏天从已经工作5年的关西电力公司跳出来,准备到加拿大攻读MBA。他认为关西电力论资排辈现象严重,限制很多,攻读MBA可以掌握适应时代变化的本领,对自己的发展有利。一位从综合商社辞职的女士说,“在公司呆20年或许可以成为经营管理者,但我等不了那么长时间,因此想拿到MBA学位后到可以展示才华的小公司一试身手”。

  有关专家认为,这次“MBA热”与前两次有所不同,前两次赶时髦、希望镀金者居多,这次人们更多是根据自己的人生设计作出选择,以期在社会的不断变化中实现自我价值。因此,这次“MBA热”可能会持续更长的时间,对日本企业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新华社东京11月11日电)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清华MBA是怎样炼出来的
· 风雨中的中国MBA教育(上)
· 美专家给MBA泼冷水
· 综述:美国对培养MBA提出诚信要求
· 香港中文大学EMBA课程再度排名亚洲第一
· 本土EMBA热抢生源
· 三十所高校获准实施EMBA专业学位教育
· 中国民航学院等三方联手:AMBA首次招生
· 武汉大学聚世界知名教授办EMBA学位班
· 2003年MBA考试有变 专家给您支招儿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