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某高校外语系学术处有一不成文规定:凡由外语系举办的英语类竞赛,英语系一般不参加。这是为了防止不公平竞争,因为,和非英语专业的同学相比,英语专业同学的英语熟练程度要好,在同一竞赛中会占有一定的优势。
在前不久该高校举行的英语听说大赛上,外语系依例没有派英语系参赛,而是派出了日语系的同学。赛场上的激烈比拼扣人心弦,同时也引发了场下同学不小的争论。英语系一位姓陈的同学观看了整场比赛,深有感触地说:“他们的表现实在太精彩了,我在想,如果我和他们同台竞争,不一定比他们强!”旁边一位姓鲁的女同学也是来自英语系:“活动规定我们系不能参赛,让我们都躺在不战而胜的光环下,真有点自欺欺人。如果能在台上比试一番,才能了解自己的实力。”
对这一问题,英语系一位任课老师也深有感触,她说在教学中也发现,现在非英语专业同学的英语水平提高了不少,尤其是听说能力。就英语的精深度而言,他们也许无法与专业同学相比,但是在使用英语方面,尤其是在这种类型的比赛中,传统观念里与专业同学的“差距”已经日益缩小了。不管主办方是否会因此更改例行的规定,这一讨论让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英语系的优势有多大,这种优势会不会因为英语的日益热门和普及而有所改变?
优势受到威胁
当英语的地位随着它推行范围的广泛而日益上升时,“英语”的确成了当下一个非常时髦的词,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它成了出国、翻译、外交等一系列令人艳羡的工作的代名词。就像几年前家长们努力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美术素养一样,如今,不止一次地听到他们苦口婆心的教育:“别的功课丢了不要紧,千万要把英语学好。”“只要英语好,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正因这样,才捧红了铺天盖地的英语培训学校,更是让高校的英语专业成了一个“皇帝女儿”一样的热门专业——在求职大军中,英语系同学的专业技能是技压群雄的杀手锏;在不断升温的留学潮中,他们的英语是畅通无阻的通行证……
这是优势所在,首先,专业的师资提供了优异的英语学习环境,像专门的听说培训外教、集视听说于一体的训练设备等,这些东西在他们上课时已是“家常便饭”,而其他专业的同学只是在每周两次的英语课上才能偶尔“享用”;而系统的学习,过硬的听说读写训练更是让他们练就了一身专业的本事, 足以令相关的用人单位刮目相看;在出国方面,其他同学很难逾越的语言关对他们而言是轻而易举……
但是现在,国家加强了英语普及力度,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仅北京地区1,300万市民中,就有60万人在学习英语。同时,教育部宣布,将儿童接受正规英语教育的年龄从12岁降到8岁。随处可见诸如新东方、疯狂英语的英语培训学校,让所有的人都可以自由地、有选择地学习英语;各高校更是为了向国际化进军,大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如今,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与老外交谈不算什么稀奇事,在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逐年看涨,据有关报纸统计,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中,大学生有80%以上英语水平超过专业要求,65%的本科生报考了托福或GRE考试。这股英语狂潮对占有优势的英语专业同学而言不能说是毫无影响。
就业空间有多大 ?
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一直是外企青睐的对象,但是在2002年11月武汉市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显现了这样一种趋势:许多外企并未刻意选择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一些像旅游、经济类的企业更倾向于有专业方面知识的求职者。
“毫无疑问,我们专业训练的强度是其他同学所无法比拟的,四年的强化训练足以令我们技高一筹。”武汉理工大学2000级英语系的学生朱燕脸上带自豪,“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求职中我们就立于不败之地。现在很多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英语,一个既有专业知识,英语水平也不赖的求职者往往比我们更有竞争力。”
的确,除了教师、专职翻译以及搞研究等职业外,对于大多数工作而言,英语只是一样必备的辅助工具,而不是工作技术。一个有着扎实的英语能力辅助的复合型人才是很受用人单位青睐的,对他们本身的的专业知识而言,熟练掌握英语可谓如虎添翼,这个“翼”不一定非要很精深,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也就足够了。就业网上有文章表明,现在很多用人单位想要的不是能和老外“谈天说地” 的人,而是能用英语与他们谈生意、签合同的专业技能性人才。
正因为如此,朱燕在大二的时候选修了金融的双学位:“我不希望自己除了很精通的英语外一无所长,多一门专业知识,可以扩大以后的就业面。”
华中科技大学英语系98级的小王同学和所有大四学生一样面临求职和考研的选择,同宿舍几个室友的求职经历让她深有感触,她说:“英语专业的同学,要么是把专业学得相当精湛,从事翻译、研究方面的工作,要么就是作为其他专业技能的辅助从事譬如财会、公关方面的职业。”所以,她毅然选择了考研。
通行证并不“通行”
长期以来大家热衷于英语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出国的过程中,英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英语过了关,才可能拿到出国的“绿卡”。在这一方面,英语系的学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专业水平的英语成了他们留学、出国的通行证。
但是目前一些信息表明,英语系学生的通行证并非畅通无阻。前不久网上有一则消息表明,在中国大陆移民热潮中,不少外语系毕业生以翻译职业提出技术移民申请,被拒绝情况较多。
这样的问题,同样存在于英语系同学出国留学的专业申请中。资料表明,目前世界上极少有专业的翻译系或专业设立,英语系的同学无法像理工科的同学那样,以自己的专业申请出国,而必须选择语言研究、文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专业提出申请。也就是说英语系的同学出国,也许在语言方面的考试会觉得相对容易些,但是没有对口的专业,在申请学校时必须放弃自己专业——在外国英语不成其为“专业”。这对于在国内长期从事英语专业学习的同学而言,多少是有一点困难的。
华中科技大学英语系的小张同学就是出国潮中的一员,由于专业的原因她必须选择与本专业无关的教育为赴美留学的专业申请,她说:“出国留学时,英语系的同学在语言考试和写申请书、自荐信方面是占有优势的。但是,在学术背景方面就很没有优势了,我们只能选择文科方面的专业,而且,没有专业研究作背景,必须现在联系一些教育学方面的导师,在出国前做一些相关的研究,作为申请留学时,校方的参考依据。”
压力下的新尝试
英语热潮愈演愈烈,这是一个时代发展的趋势,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需求必定会提高对英语的要求,而社会整体英语水平也将日趋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英语专业的教与学已经不能满足于原来的水平。英语系的师生都感到了压力,像朱燕那样选择了第二学位的英语系学生不在少数。而一些高校的英语系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增强该系学生的竞争力。
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试行的双学位班就是一个典型,在与该校的强系电信学院的合作下办了第一个英语-通信双学位班,他们四年内要在完成所有英语训练的基础上也完成所安排的通信课程,将来会拿到两个专业的学位证书。这一举措颇为迎合市场对复合性人才的需要。但是英语和电信均是课程比较繁忙的专业,不少同学反映,课程太紧,而且比较难,学习很吃力。该班一位姓赵的学生说,开设的课程很多,但是又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感觉压力很大。
外语系领导也考虑到了这样的问题,而且,这样的人才究竟能否适应市场的要求,还要看他们走出校门后的就业情况。所以,这样的双学位班仅在2001年开办,在这批学生走向市场后再决定具体的改革方案。
武汉理工大学英语系主任高文成告诉记者,如有可能,他们也会采取双学位制,也就是与学校里比较强的材料、建筑等专业联合办班,为市场提供复合性人才。同时,发展特色英语也是一条可行之路。就目前他们所开设的英语课程而言,比较偏重于文学英语,这主要是为了培养翻译、教师方面的专业英语人才。在这方面,英语系还会从科技英语、商贸英语等方面扩大特色英语的范围。不过因为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还是处于探索阶段。
的确,在改革的实行中有着这样那样的难题有待解决。但是,所有这些正在实施或是有待实施的改革方案归结起来,不外乎是加深专业水平和拓宽专业领域,这些方案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还是同学自身——向着精或者是广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英语热潮的冲击下,处“变”不惊,保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