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就是看电视,上网打游戏,刚放假放松放松也行,可放假都一个月了,还天天这样哪行啊?耽误前途不说,身体也禁不住这么‘放松’啊!”家住河北省衡水市的冯女士面带焦虑地说。
冯女士的儿子小西去年刚上大学,高中时是个很用功的孩子。“没用我和他爸操多少心,就考上大学了。”冯女士提起这事至今还很自豪。冯女士说,孩子读高中那会儿实在太累了,现在读大学放暑假,应该让孩子好好休息。谁知道这一放松就不可收拾了。前几天她实在看不过去了,就问小西:“你们老师没有布置假期作业啊?”小西说:“大学生假期哪来什么作业,妈您也忒逗了。”
冯女士说到的“作业”,其实并不是要让小西埋头去做几道数学题或者写几遍英语单词,毕竟是大学生了。她说,读高中没有时间去参加社会实践,现在有时间了,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才更像一个大学生。
不光冯女士“看孩子不顺眼”,笔者采访到的其他一些家长也表示了同感。北京的张女士对自己的儿子孟帅(化名)也很是不满:“成天东游西逛的,回了家就闷在屋里上网、打游戏。”
笔者见到孟帅时,他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头发也很乱。“我也不想这样啊,这样也很没有意思,但是我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啊。”孟帅说,他的好多同学都和自己一样,一放假就回家了,刚开始玩儿得还挺开心,后来就觉得无聊了。
“没有事情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小西最近经常和同学发类似的短信。“我其实参加了学校在放假之前组织的暑期招聘,想找个兼职做,但是太难了。我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参加,用人山人海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小西对那次招聘会印象深刻,最后,他还是决定“先回家放松一下,参加实践活动的事以后再说吧”。
父母:孩子怎么就没点儿忧患意识呢
很多大学生的家长说,大学生看着好像是轻松了,既没有老师逼着写作业,也没有必须升学的压力。但其实他们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那就是找工作。“上了这么多年学,不就是为了最后能找个好工作吗?现在找工作这么难,他们怎么就没点儿忧患意识呢?”张女士焦虑地说。
“孩子这么多年一直呆在学校里,接触社会太少,以后根本适应不了社会激烈的竞争。”如果孟帅继续这样“堕落”下去的话,张女士表示“就要强制他去做一些事情了”。
“现在有些大学生不愁吃、不愁穿,平常被父母宠着,遇上事情也有父母出主意,对未来考虑的不是很多,所以所有的问题就都落在了父母肩上。”冯女士说。
“父母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心理老师李梅说,她很理解学生家长的这种心情,他们产生这种忧虑也是很自然的,这是社会压力传递过来的必然表现。竞争太激烈了,很多人都处在一种对生活、工作以及未来的焦虑状态之中。
中国政法大学的姜振宇老师表示,以大学生的年龄和身份,如果假期把时间和精力仅仅放在看电视、打游戏上,就与他们的社会角色不相符了。可以学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找份相关的兼职工作或者去实习,这样既可以使暑假过得有意义,也能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专业与兴趣统一在一起是一种最好的状态。
李梅认为,很多大学生还没有完成角色的转换,他们刚刚脱离中学“三点一线”的生活,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情况下,生活一下子进入了真空地带,也因此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建议家长既不要过于急躁和忧虑,也不要对这种放松听之任之,要积极转变思维,和孩子一起计划做些事情,培养他们规划人生的能力”。
专家:多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系的小李开学读大四,开始准备找工作了,但是她在写简历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一直在学校里呆着,仅仅参加过一个社团,其他什么经历也没有,不知道该写什么。这么单薄的简历,都不好意思给人看,怎么去跟别人竞争?”她非常后悔大一大二的假期没去实习或参加社会实践,“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想玩儿,浪费了好多时间”。
“当时太‘年轻’了,不懂事啊!暑假将近两个月,我都那样虚度了,真是后悔没找个单位实习。”今年刚刚毕业于河北大学档案专业的韩立珍提起大学3个暑假都“蹲”在家里也特别后悔。她虽然考上了南开大学的研究生,却没有了“年轻”时的轻松,没有像以往暑假那样“蹲”在家里,而是找了一家档案馆实习。
韩立珍建议学弟学妹们,暑假多多少少放松一下就可以了,早点儿实习对以后找工作有很大帮助。“不然即使读了研究生,用人单位也不爱要。”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说,这与学生的意识有关,大一大二的时候他们还没有迫切地感受到压力,但是不能以此去责怪他们,而应该予以理解,“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学生一直都很辛苦,适当放松是应该的。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这代青年所面临的压力空前地大,多数人都在很努力地拼搏”。
但他同时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积极要求自己。大学也是一个学习的阶段,不仅仅是要拿个毕业证找份工作,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所以课外时间应该多参加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实践活动,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