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站在起跑线上 父母的那些“忧愁”
2013-12-05    新华网-工人日报

字体大小:

  当孩子出生没多久,父母的教育“忧愁”就开始了。虽然孩子还处于0-6岁的阶段,可是“早教”两个字也够我斗智斗勇的,要不要进行学前教育、上不上早教班、是否学习听说读写、大量阅读……

  更让我焦虑的是,0-6岁早期教育领域总捆绑着一个叫“起跑线”的词,这个源自于竞技体育领域的概念包含选择和输赢的“深意”,总让人进退维谷。

  教育话题最麻烦的是参与讨论者门槛低,人数众,充斥着分裂。有海外人士说德国立法禁止0-6岁的学前教育;可也有海外妈妈言之凿凿的说:中国孩子从小就不如美国孩子善于表达和快速融入集体活动,阅读量也跟日本孩子差远了。

  最近“起跑线”讨论终于进入“专家” “短兵相接”。育儿“大V”“王人平”的一篇《毁人的起跑线》反对孩子进入机构早教引来大批粉丝的拥护,但是却被“早教专家”程跃博士逐条批驳,他拿出了脑科心理学研究成果——早期经验对人一生将产生深远影响,关键期、敏感期具有不可逆性,支持早期教育,尤其是机构教育。

  “起跑线”就像一个万能标签,被各种早教的支持和反对者拿来用。争论的喧嚣却未能带给听众清醒的结论,反而“愁”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为10后的妈妈,我经常殚精竭虑、左思右想。以80后为主的这一代父母所信奉的“新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教会孩子如何成长为自己内心的主人,有强大的力量去对抗诱惑——避免不因为内心的压抑而服用致幻剂、不因为大堆人去嫖娼自己不好意思不去而深陷其中、不因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轻易否定自己的存在,伤人或者自杀。

  说白了,注重孩子的情商教育,反对自己的父母怕吃不饱怕穿不暖被人笑话的“基本生活教育”经验。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掌握着教育话语权的80后父母,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完全败北,被他们所反对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夺”回了领地江山。

  一边绞尽脑汁思考如何让孩子在这个时代成长,一边还得对抗父母和社会的传统因袭。80后父母,譬如我,把早教当成了情商教育的喘息地:它是小同伴交往的场所,是体验规则的场所,是模仿学习和游戏的场所,是孩子社会适应的场所,甚至是家长学习的场所。

  从个人体验来说,媒体报道的早教机构宣传语耸人听闻、良莠不齐、市场混乱、监管不力等现象,完全属实,大量存在。

  但是,一旦深入早教门,众多家长就把商家宣传的效果抛之脑后,只要孩子高兴就行。至于效果,虽然期待但暗自心如明镜知道就那么回事儿。

  作为这个阶段体验者的感受是,上早教一周一两次课就是赢在人生起跑线,那是神话。但去上了早教就是要赢在起跑线上,就一定是以幸福与快乐童年为代价,也是“大V”博粉丝的一家之言而已。早教跟早期潜能的开发、性格培养不能说丁点儿关系没有,但是不可能期待它为孩子划定起跑线。

  毕竟起跑线是个标签,所反映的是使用者的内心需求投射,他赞成他反对,很有可能是从他的利益角度出发。咱还得站稳别摔跟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李志民:孩子的起跑线
· 评论:孩子的“起跑线”在于精神成长
· 学前儿童盲目“进补”会“伤”在起跑线上
· 别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校园冷暴力的土壤是什么
· 六一4家长生活状态扫描:忙碌 纠结 焦急 平和
· “二代”现象透视 穷二代:别让我输在起跑线
· 妈妈说分享:父母的品行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 焦虑的父母只能看见“别人家的孩子”
· 焦健:父母的成长也需要因材施教
· 教育部官员:父母双双进城留娃在农村,任性!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