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李卫红: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007-10-22  中国教育报  周飞

字体大小:

要让大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访十七大代表、中共教育部党组成员、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要立即行动起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让大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十七大代表、中共教育部党组成员、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李卫红说,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的新成就,认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经验,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深入的部署。报告高屋建瓴、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科学回答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报告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是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闪耀着真理光芒的马克思主义历史文献,必将指引和鼓舞我们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教育战线的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

  李卫红强调,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科学概念,继承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的新境界,报告阐述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科学内涵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指导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报告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是党的十七大对全党和全国各条战线提出的新要求。教育作为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肩负着义不容辞的重大历史责任。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近现代史和道德与法律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一是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逐步成为教育战线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的共识,并且逐步深入人心。

  二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新进展,4门新课程教材编写工作圆满完成,围绕新教材使用的教师全员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全面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全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步入正轨,新课程方案开始高质量全面实施,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和满意度明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三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得到较大拓展,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师德建设以及对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对毕业生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等都得到进一步加强。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得到较好加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力度明显加大,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认同度最高的社会群体之一,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高度认同,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充分信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拥护,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热爱中国共产党,入党积极性不断高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投身到争优创先、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79%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了加入党组织的意愿。

  李卫红说,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十六大以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这些成绩还只是初步的。尤其是在提高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方面,还需要做坚持不懈的努力。要让大学生懂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符合我国实际、适应时代特征、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让大学生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要让大学生懂得必须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紧紧地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李卫红在谈到下一步工作的时候,强调要进一步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发挥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各地和各高等学校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一项政治任务,作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任务落实、抓紧抓实抓好。二是在高质量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上下功夫。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龙头和中心环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学科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宏观管理,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高质量全面实施,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力争在几年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的目标,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三是在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上下功夫。进一步推动在专业课教学中的教书育人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进一步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进一步做好资助经济困难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服务与指导等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的工作,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思政教育引领下的创新实践教学
· 上海创新思政教育同城协作
·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 陈宝生两会答问:通过思政教育给学生筑起"承重墙"
· 推动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 北京30所高校10万名大一新生玩游戏学思政
· 江西探索思政教育途径 高校师生旁听党政会议
· 首都高校抓住奥运、国庆等契机开展思政教育
· 长沙理工大学思政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 主流价值观受冲击 大学思政教育待增强亲和力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