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选聘生、大学生村务专职工作者……如今,大学生服务基层有了越来越多的途径,大学生“村官”俨然成为一个具有时代色彩的新名词。这个新名词,意味着干部后备力量培养的新模式,意味着人才观念的新变革。
然而,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如何才能待得住、沉得下、干得好、流得动?对于这些担心、质疑,泉州市泉港区委组织部门用实绩做出回答。本期《西岸观察》带您走进已全面完成“村村社社有大学生”计划的泉港区,了解大学生“村官”在这片热土上的成长,与您一同见证,这些大学生“村官”们是如何实现——
凤阳村大学生“村官”黄贵波教村民浏览本村网站。
界山村村支书出小平在为龙眼种植户讲解农技知识。
“6挂1” 助“村官”扎根
2008年8月,福建省农林大学生态学研究生毕业的出小平作为选聘生到泉港区界山镇界山村任村支书助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成为泉州市选聘生中成功当选村支书的两人之一。
刚到村里不久,他是村民眼中的另类“风景线”。到村民家中走访,他会不经意地拿出面巾纸擦擦凳子;拿起黑乎乎的茶杯喝茶的时候,他会不自觉地闭上眼睛。在全说莆田话的村子里,他热情地用普通话和村民套近乎,他们不是假装听不懂,就是假装没听见。远远看到他,他们都会悄悄地指指戳戳:“哎,快看,那个戴眼镜、说普通话、读书读傻了的研究生来了!”对此,村主任柯世狮看在眼里,他一边教出小平用肢体语言拉近与村民的心理距离,一边决心慢慢除去出小平身上的“书生气”。
工作两个多月后的一天,柯世狮带着出小平到一户村民家串门,问起龙眼种植情况。村民很自豪地说,龙眼只开花不结果,他在树枝上砍几刀,就结出了果实。柯世狮不住点头。专业学农的出小平在一旁突然开口:“只有综合考虑气候、土壤、品种、病虫害,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村民满脸不屑:“读点书有什么了不起!”这次串门,最终不欢而散。事后,柯世狮语重心长地指点出小平:“你说的我都懂,我却不说。我们是去做征地思想工作的,要讲究方法。做群众工作,要善于引导他,工作才容易开展。”出小平说,他就是循着柯世狮的谆谆教诲,才一步一步摸到了农村工作的门道。
2009年6月,出小平高票当选界山村村支书。任职前,界山镇副书记肖德兴专门找他谈话:“有人反对是常事,只要大多数人支持,就大胆去做。我支持你。”村老年人协会换届,出小平本着“任人唯贤”的原则,准备大刀阔斧地调整村老协领导班子。可他推选的所有候选人无不遭到了村干的集体反对。苦恼的出小平找到肖德兴求助。肖德兴告诉他:“任人唯贤不能只看个体,也要注意群体和谐。你可以用更好的办法,让村干们认识到你和他们想干好工作的出发点是一致的,让他们信服你,也让你准备换下的村老协干部信服你。”于是,出小平建议,用区里下发的老年人活动经费,建立电影放映队、腰鼓队和南音北管曲艺队,对本村婚丧喜庆免费助阵,对外村适当收取费用以维持运转。全体村干一致赞成。而随着三支队伍的成功运营,出小平打算换下的老村干也对他十分佩服。此后,他在处理村民纠纷、废除土葬、征地拆迁等棘手问题时,都得到了他们的鼎力支持。
泉港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拥群、界山镇副书记肖德兴、界山村委会主任柯世狮,是泉港区委组织部专门为出小平配备的“6挂1”帮扶队伍的六位成员中的三位。
工作近两年,出小平在“导师”的指点下,陆续办成了蚵寨党建之窗、“警铃入户,十户联防”、生物防火林带、油茶种植等6个项目,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拥护。
村情不熟、缺乏农村工作经验等因素往往使大学生“村官”“水土不服”,打不开工作局面。泉港创新“6挂1”结对帮带制度,让区委组织部领导、区直培养联系部门领导、乡镇工作片领导、往届选调生、村主干、村经济能人共同结对帮扶1名大学生。“区直部门帮扶重点在政策、信息、技术、资金上支持;乡镇干部帮扶重点在思想教育、生活保障、传授农村工作经验;往届选调生主要帮助调整心态,坚定扎根基层、服务农村信念;村主干和村经济能人则手把手教如何做好当地群众工作,掌握村情村务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方法。针对每个大学生‘村官’的个性特点,科学配备全方位营养套餐,让他们在农村扎根,并在成长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他们成才打好基础。”泉港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