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举人将举报材料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本报记者。记者王磊摄
近日,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尹怡欣教授署名的论文被指剽窃。
尹教授称,涉嫌剽窃的论文多为其指导的研究生、博士生所作,发表时学生将他名字一并署上。作为指导老师和署名作者,他坦承自己“有连带责任,起码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
昨天,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主任吴常信院士表示,教授署名如果是经过本人同意,且论文确实存在剽窃,就要承担责任。他认为,教授对学生发表的论文,有检查、监督的责任。
1.匿名举报论文剽窃
8月26日,一名自称是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老师的男子称,收到一封匿名电子邮件,主题为“院长论文剽窃”,附10份word文档,整理出8篇论文涉嫌剽窃的细节。院长尹怡欣教授均为这些论文的第二或第三作者。
此8篇论文陆续发表于2005年至2009年,其中7篇论文见诸学术期刊,1篇为会议论文。经核实,8篇被指剽窃的论文,第一作者均为尹怡欣教授的学生,6篇为博士生所作,博士后和硕士生各有1篇。
举报材料显示,有些被指剽窃的论文与被剽窃论文相似文字达上千字,有一篇被指剽窃的论文涉嫌抄袭另外7篇博士学位论文。另有部分论文剽窃公式及图表,“只更改了表中数据”,且分析方法和结论也相似。被指剽窃的论文中,涉及被剽窃论文均未以参考文献的形式出现,雷同文字也未加引号标注出处。
2.原作者认同剽窃说法
南昌大学副教授叶发茂的博士学位论文在被剽窃的论文之列。叶教授说,去年就发现论文遭剽窃,曾就此向刊发剽窃论文的《自然科学进展》杂志社发邮件反映,但至今未收到任何回复。他此前并不知道自己的另一篇论文也被剽窃,“通过对比,确实有很多雷同的地方”。他表示,“去争没多大意思,现在也没精力搞这事”,因此暂无投诉打算。
华北电力大学金秀章副教授的博士学位论文也在被剽窃的论文之列。他认为举报材料基本属实,但重复率高的文字以基本理论为主,“这部分内容的表述一般差别不大,但作者太懒,把原话直接搬过去用了”。金教授认为,合理引用当注明出处。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师付兴建得知自己的论文被剽窃后,称“并不介意”,因为他博士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尹院长是老院长,第一作者又是我的师妹,大家都在一个课题组,资源是共享的”,他说,“称抄袭太严重了点”,但“最好能标明一下参考文献”。
涉嫌遭剽窃的论文名单上,有一篇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首席教授蔡自兴2001年指导的博士论文。身为多家杂志的编委,他认为,“是否抄袭,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蔡教授表示,不标明来源、不加参考文献就用他人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思想,属于抄袭,“即便内容不一样,直接用别人的思路也是不可以的”。
蔡教授说,论文署名发表前应经导师同意,导师最好与学生当面讨论论文,看文章有无创新点,用别人的东西是否标注文献出处,署名顺序、文章内容、保密问题等均要经过几位作者共同商量。
针对此事,他建议学生和老师都检视自己的行为,“搞假越来越厉害,学术诚信大成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