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厦大教授谈台湾高校:人多粥少住宿“抽签”
2011-08-11    海峡导报

字体大小:

  据媒体报道,今年台湾共有87所高校首次面向大陆6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的应届高考生招生,最后确定录取大陆考生1015人,但实际报到确认者为742人,有273名考生选择了放弃。其中,福建省共有199名考生将赴台读大学,是大陆六省市中录取人数最多的。199名考生中,厦门考生最多,为68人。

  对于台湾高校,大多数的大陆学生仍觉得陌生。

  苏新春,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语言学专家。今年2月到7月底,他受聘为台湾中央大学客座教授,讲学半年,还受邀到台湾大学、政治大学、淡江大学、台北大学等多所高校做报告。利用这次机会,他来了一次台湾高校“走透透”。这月初,他回到厦门,向导报记者讲述了他眼中的台湾高校。

  推荐阅读台湾高校首次跨海招收陆生 两岸教学互动

  “文史哲”本科不分家

  今年,台湾“国科会”延揽科技人才,苏新春被“相中”,受聘台湾中央大学客座教授,任期半年,上两门课。一门是给本科生上《汉语词汇学》,一门是为研究生上《文化语言学》。

  苏新春发现,就中文系而言,在学科设置上,台湾高校更传统,而大陆高校则来得更现代化些。“台湾高校的中文学科大都沿用了传统的小学体系,重视经典特别是儒家经典研读。开的课也很传统,如必修课是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而目前大陆高校普遍开设语法学、词汇学、修辞学、方言等,课程更现代化些。”

  另一个引起苏新春注意的是,在台湾中央大学,文史哲在本科阶段是不分家的。中文、历史、哲学三个学科合在一起,即中文系。中文系学生在本科阶段学的面很宽,而到了研究生阶段,专业才开始细分。如在中央大学,哲学、历史这两门学科,则分设有哲学研究所和历史研究所。

  苏新春说,台湾高校一般设有大学部(本科)、研究生部(硕博)。本科阶段注重通识教育,研究生培养要求很严。在台湾,要获得博士学位至少要五六年,而在大陆一般只需要三年。

  “点书”制度,自学经典

  你知道什么叫“点书”吗?“点书”制度在台湾高校的中文系很普遍,不过,作为一名大陆来的中文系老师,苏新春还是第一次听说。

  “点书,其实是让学生用‘句逗’的方式,自学经典。”苏新春说,在台湾中央大学,“点书”是学生在校几年中必须要完成的一项自学任务,书籍在指定范围内自选,以儒家经典居多。在他任教的那学期,就有学生选了《楚辞》、《史记》、《诗经》等书籍。

  “点书”具体流程如下:先由学生选书,每部书都有指导老师,由对该书有较深研究的专任教师担任。在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有一个小组。每10位本科同学组成一个点书小组,每组同学所选的书并不一样。每个小组配一位“小老师”,作为点书助理,平时负责收集同学点书中出现的问题,组织汇报、交流,检查点书实施和进度。学生要在原典上直接标点,因此一般都是自己购买书籍。

  在苏新春看来,在传统小学体系中,为了熟悉典籍,“点书”是一项不错的制度设计。课外的粗读与实读,可以为课堂上的精讲精读打下基础,而不致细讲百遍,仍然是原书不见。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台大副教授疑涉学术论文丑案 3次被检举
· 台湾大学入学考试发榜 录取率95.73%
· 台湾大学称台湾新竹科学园面临断层与地震威胁
· 台湾大学的“黑心文凭”是谁之过?
· 台湾大学智慧机器人及自动化国际研究中心成立
· 台湾大学联合发现可调控“长寿基因”的蛋白质
· 台湾高校首次跨海招收陆生 两岸教学互动
· 台大学入学考试题库不足 考试部门高价悬赏命题
· 台湾大学发现纯化藻蓝蛋白对过敏都具抑制效果
· 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大学是社会良心最后堡垒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