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专题 > 慕课MOOCs风暴
国外在线教育面面观:课程免费 形式多样
2014-04-03    时代周报

字体大小:

  就在风投们纷纷将目光瞄准中国在线教育时,国外的在线教育早已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好些年,并且涌现出以Coursera、Udacity和edx为代表的三大平台,以及其他颇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三大平台吸引全球学生

  2012年被人们称作是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之年,以Coursera、Udacity和edx为代表的三大平台的兴起,吸引了全世界的学生。

  这三大平台的课程全部针对高等教育,它们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和管理系统,而且,课程都是免费的。

  更具吸引力的是,这些免费课程几乎都是名校最受欢迎的课程,教授也几乎都是各自领域的顶级专家。耶鲁大学每门开放课的制作费高达3-4万美元,麻省理工学院每门开放课的制作费也需2万美元。

  Coursera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两名电脑科学教授安德鲁?恩格(Andrew Ng)和达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创办的在线教育机构,旨在同世界顶尖大学合作,提供免费的网络公开课程。部分Coursera课程在授课结束后,通过考核的学生将被颁发一张署名的证书。2013年,这家公司刚刚完成新一轮6500万美元融资。

  Coursera原本已和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全球33所学府合作。2013年2月开始,公司再宣布另有29所全球顶级大学加入其阵容。最近加入的香港中文大学,在Coursera开设了《中国人文经典:大师导读》、《昆曲之美》、《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角色》、《结构方程及其应用》等5门课程。2013年7月,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也签约Coursera。

  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特伦(Sebastian Thrun)在2011年成立了Udacity。从2012年开始,全球各地超过75.3万名学生报名接受了该机构的网上授课。

  和Coursera不一样,Udacity的目标更加实际,盈利模式也分两种:虽然课程是免费,但是学生们可以在接受课程后接受付费认证考试,或者付费由Udacity介绍工作,Udacity可以将学生的简历根据公司的招聘情况和学生的成绩发给包括谷歌、脸书、推特、美国银行等在内的合作公司。Udacity目前总共获得了2110万美元的风投资金。

  edx于2012年5月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建立,它也是三大平台中唯一一个非营利性的开源式MOOC平台。当时,两所美国高校共同宣布将联合创建一个在线的免费开源大学课程项目edx,双方各自投入3000万美元。

  目前,仅在中国,就已有超过2.1万名学生在edx平台上进行注册,其中有不少是中学生。

  2013年5月21日,清华大学正式加盟edx,成为后者的首批亚洲高校成员之一。清华大学前期将选择4门课程上线,面向全球开放。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如何激发在线教育中的师生共鸣?
· 教育部发布《直播类在线教育平台安全保障要求》
· 在线教育如何进行质量评估?
· 余建波:重构高校高质量教育教学新形态
· 什么因素影响学生选择线上还是线下学习?
· 孙茂松:在线教育和人工智能的挑战与思考
· 汪潇潇:融合式教学是教育全球化的重大契机
· 我国在线教育交出亮眼成绩单
· 第四届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研讨会举行
· 28部门联合发文,有序发展在线教育!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