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图书馆由新馆和老馆两部分组成,整个图书馆的建成共分三期工程进行,时间跨度长达75年。一期工程由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设计,1916年4月始建,1919年3月完工,建成的老馆东部是建校初期“四大建筑”中最先动工和建成者,当时的馆舍面积仅有2114平方米。
二期工程始于30年代初,因学校发展需要,在有“南杨北梁(梁思成)”之称的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主持下,建成了今老馆之中部和西部,馆舍面积扩建至7700平方米,可容书30万册,阅览座位700余席。
三期工程(新馆)开始于九十年代初,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关肇业院士设计,1991年9月建成。新馆既保持了同老馆风格上的一致,同时又在许多细节上有所创新,因而获得了1993年“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
至此,清华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已经达到2.8万平方米,阅览座位2800余席,馆藏总量已经超过400万册(件),中、外文学术性全文电子期刊逾25000种。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如果把清华园的建筑当成一首曲调优美、旋律高昂的乐曲,图书馆无疑是这首乐曲中最动听的音符之一。无论春夏还是秋冬,无论旭日东升还是红轮西坠,每当你走进清华大学图书馆,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书香,映入眼帘的是莘莘学子孜孜以求的身影。这里是知识的海洋,这里是求知的天地,这里是通向彼岸的精神家园,这里是走向辉煌的成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