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清华校园,简洁朴素的学院建筑辉映着严谨勤奋的校风,大面积的灰色水刷石墙面,装饰着砖红色的陶土面砖,狭长的窗户……
当我走进那些温暖的红色欧式建筑,就觉得耳边响起了莫扎特的钢琴曲,行云流水中略带宗教的神圣感。
墙壁上密布的爬山虎不经意间让人感觉到岁月的痕迹,冬日的阳光斜斜地落在科学馆门口,微微映着“SCIENCE BVILDING”的字样,让人在注目的时候,会觉得:这些建筑是要把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时代的理想带到这里。这是在功利的现代社会越来越远的理想,也是一代又一代的设计者希望我们去体会、去追求的东西……
周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清华校园建筑的变革是无法“独善其身”的时代变革的产物
《大屋画报》:清华大学的历史悠久,清华的校园也经历了相当长的建设时间,都说建筑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每一座建筑物都会融入一些历史的特征,那么,这些特征在清华的建筑当中有一些什么体现呢?
周榕:我觉得清华建筑的历史沿革特征是非常明显的。清华园是一个古典园林,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道光时分成两个园,咸丰将其中一个园改称清华园。今天清华大学的校园核心区就建立在这两个古典园林的基础之上。
清华园—— 道光年间,为了分赠子女的需要,将清康熙帝的行宫——熙春园分成了东西两园,工字厅以西部分称近春园,赐于四子,即后来的咸丰帝;工字厅周围沿袭熙春园称谓,后改称清华园。
工字厅—— 工字厅为南方庭院特色,院内游廊回转,荷花摇曳,藤萝缠绕,被曾住在这里的知名学者吴宓先生称之为“藤影荷声之馆”。吴宓是文学大师,钱钟书、季羡林、曹禺等名家都是他的学生。工字厅现在是学校校长办公室等重要办公机构所在的地方,严格限制参观时间,上班时间以外可以对外开放。
水木清华—— 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地处工字厅后门外。四时变幻的林山,环珑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正中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同、光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