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专题 > 清华百年校庆 > 清华塑像
曹本熹:中国核化工专家、教育家
2011-04-19    

字体大小:

  曹本熹,中国核化工专家、教育家。1915年2月22日生于上海。1983年12月25日卒于北京。

  曹本熹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时为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46年在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化工系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到清华大学执教。1948年筹建清华大学化工系。历任清华大学历任副教授、教授,参加创办化工系,并由代系主任荣任首届系主任职。

  曹本熹一生主要从事化工教育、核化工的研究和领导工作。50年代初,曾在清华大学化工系负责军用油料的全部化验工作,并在1952年把化工系培养重心转向石油,为创建中国第一所石油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奠定了基础。

  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车在朝鲜战场上因油料问题屡出故障,造成损失。此时,在北京清华大学化工系主任办公室,一位中年教授拍案而起,激愤地说:“我们有责任,我们有义务!”这位中年教授便是曹本熹。“石油太重要了!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油田、炼油厂、勘探专家、采油专家、冶炼专家。”曹本熹向学校打报告,要求在化工系设石油课程。不久,清华调整院系,成立了石油工程系。

  1953年1月,中央决定筹建北京石油学院,任命曹本熹为建校筹备处副主任。正式建院后,曹本熹调至新创立之北京石油学院任教授兼副校长。

  1963年初,曹本熹奉调至第二机械工业部工作,任二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当时二机部的负责人征求他的意见:“我们的大本营是在北京,可搞核燃料生产要进入沙漠荒原。请你考虑一下!”曹本熹回答:“我是搞科学的。只要是为了科学,就不考虑什么地方,也不考虑干哪项工作了!”他全力以赴地投入核工业建设,为发展中国的核武器作出贡献,成为氢弹试制成功的受奖人之一。后来,他先后担任了核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并被选为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曹本熹参与了核工业部的化工生产──铀化工转化过程、热核材料生产、核燃料后处理和放射性废物处理等许多重大试验和工程项目的领导工作。如用萃取法分离军用钚的核燃料处理及放射性废物处理等重大试验和工程建设与运行的领导工作;参与解决由四氟化铀转化为六氟化铀、由六氟化铀贫料加氢还原成四氟化铀等生产技术问题;领导了对苏联原有湿法生产四氟化铀工艺的改革试验;解决了将流化床技术用于由二氧化铀制四氟化铀的技术问题。为确保核燃料化工生产装置的顺利投产,按期制出国家急需的合格军工产品,以及在某些生产技术上赶超世界水平,付出极大的心血和艰苦的劳动,为中国核燃料化工生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83年6月,国家在北京郊区召开关于核科学技术军转民用论证会。此时,曹本熹患肝癌晚期及糖尿病、高血压病,仍坚持出席会议。11月下旬,他还抱病主持召开核化工学会理事会。12月25日,就离开了人世。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