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专题 > 清华百年校庆 > 清华与政治
清华第一个礼堂
2011-04-22    

字体大小:

 

  位于清华园的中心、毗邻清华学堂的北面,有一座简朴的建筑——同方部,它是清华最早的礼堂。

  同方部是清华建校初期首批建筑物之一。据《中国近代建筑总览》之北京篇的大事记所载,它与清华的一院大楼、二院、三院、北院住宅及校医院等,均建成于1911年(宣统3年)。同方部整个建筑灰砖墙身,红瓦坡顶,欧式风格。其西部为单层建筑,占地面积较大,有一个朝南的正面门廊;东部为二层建筑,独自另有一个朝南开的门。也许为便于大家看到它的名字,“同方部”的匾额没放在正门,而是悬挂在西部朝向大礼堂草坪的西边大门上方。

  “同方部”的名字,并非伴随着楼房建筑的完成就开始有的。建校初期它被当作礼堂用,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年的8月27日被作为祭祀孔子的地方。1923年学校成立“德育指导部”,该建筑才有了“同方部”的名字,作为课外训育活动的场所。关于“同方部”的涵义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说法是:由于当年“清华学堂”为留美预备生而设,并无专业,“同方部”可能是今日的“基础课部”之意。更普遍的则认为,“同方”两字源于《礼记·儒行》中:“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方”作“道义”、“法则”解,“同方部”就是“志同道合者相聚的地方”。

  1925年改办大学以后,由于有了新建的大礼堂(1920年建成),同方部被用作小礼堂开展一些讲演、聚会和社团活动。30年代新生入学时,梅贻琦校长曾常在这儿接见新生。如今,透过同方部古朴陈旧的外表,我们依然能够清晰地采集到许多珍贵的历史画面:

  1914年,当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来到清华大学,在同方部给清华学生做了题为《君子》的演讲。梁先生援引了《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来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修身成才。从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校训、成为一种清华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

  1936年10月鲁迅先生逝世时,清华文学会在同方部举行追悼大会,闻一多、朱自清等出席并作了讲演。闻一多称赞鲁迅“除了文章以外还要顾及国家民族永久的前途”,因此一想到他“不先想到他的文章而先想到他的人格”。

  也正是在同方部,1948年7月,清华学生自治会召开闻一多遇害两周年纪念会。会场挂着闻一多画像,长髯飘拂,口含烟斗,栩栩如生,气氛庄严肃穆。朱自清在《挽一多先生》中写道“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刻画出了闻一多民主斗士的光辉形象。而不久1948年8月朱自清逝世时,清华人又在同方部同心哀悼这位令人尊敬的一代文学家。同方部的四壁挂满了校内外的挽词、挽联和来自全国的吊唁电文。其中杨人楩所致挽联:“为青年师为青年友望重人寰犹有风格垂世范,精语体诗精语体文学通今古此中薪火付谁传”,道出了全体师生对朱自清先生在为人和治学方面完美人格的深切怀念。

  在老校友曹禺的眼里,同方部是演戏的地方。1933年春,他与同学在同方部合演由他亲自翻译的、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创作的话剧“The first & the last”、《最后一计》等。曹禺还在这儿主演了易卜生的《娜拉》,他男扮女装、惟妙惟肖,受到欢迎和好评,此后而得“娜拉”雅号。

  “九·一八”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步步逼近华北。1933年国民党政府与日方签订了《塘沽协定》,实际默认了日本对东三省和热河的占领。清华师生为抗议日本暴行,特将同方部命名为“九一八纪念堂”,并有横额悬于门楣之上。数年后迫于日本人的压力,横额被迫摘下,但清华师生心中的抗日怒火是任何力量也扑灭不了的。随着全国抗日声浪的高涨,清华学生分为两派。大多数同学(如蒋南翔等)主张坚决抗日,经常在大礼堂开会,被称为“大礼堂派”(亦称“救国会派”);另一派同学支持国民党政府,由于人数少不得不退守一隅到同方部去开会,被称作“同方派”(又称“小礼堂派”)。

  1947年秋,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首次将他的“理工与人文必须结合”的教育理念带到了清华。在同方部,梁思成先生做了题为《理工与人文》的演讲,提出学理工的人应当加强人文科学素养,过分地重视技术,不理解人文,以至于社会伦理道德沦丧。不懂得人文科学的人只能称之为“半个人”。梁先生的许多学生颇有感触地说,梁先生的这一观点对自己的成长“影响很大”,这个命题至今仍“发人深省”。

  同方部一直是公共活动的场所,改革开放以后曾是教务处所属教材发行组的办公地,之后在此还举办过艺术展、科技成果展以及建校八十周年的校史展览。目前,同方部西部单层建筑部分作为清华美院一年级学生的画室,东部两层建筑部分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清华大学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如今“同方”二字又焕发出新的青春,以此命名的“清华同方公司”已成为清华最大的校控股份有限公司之一;在促进清华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我国民族高科技产业等方面,“同方”二字蕴涵着巨大价值。

  2001年底,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清华名列其中,同方部、清华学堂以及早期四大建筑榜上有名。朴实的同方部,同样见证了世纪清华发展的风风雨雨,留下了众多清华学子的匆匆足迹。(作者:冯茵)

  转自清华校史研究室网站(http://xs.tsinghua.edu.cn)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清华团队揭示基因信息如何利用细胞形成组织空间形态
· 清华“石墨烯人工喉”技术帮助语言障碍者重获新“声”
· 清华团队实现高分辨生物分子异构体分析研究
· 清华的写作课是怎么教的?
· 联合清华、北大,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成立
· 中国盛产博士却出不了一位大师?高校学者热议!
· 清华的317亿经费到底是谁给的?
· 清华将成立求真书院,保障丘成桐数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开展
· 清华团队发Nature,新一代加速器光源亮相
· 清华获国际首届深度元学习挑战赛冠军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