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专题 > 清华百年校庆 > 清华与政治
清华的第一个楼——清华学堂
2011-04-22    清华大学

字体大小:

 

  在清华大学二校门北面的大草坪东边,矗立着一座式样别致的二层楼房。此楼为德国古典风格,青砖红瓦,坡顶陡起,这就是清华校园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清华学堂大楼。在清华建校初期兴建的第一批校舍中,清华学堂大楼被称为“一院”或“一院大楼”。

  1909年清政府成立了游美学务处,负责直接选派学生游美,同时着手筹设游美肄业馆。1910年11月,游美学务处向外务部、学部提出了改革游美肄业馆办法。其中提到,因已确定清华园为校址,故呈请将游美肄业馆名称改为“清华学堂”。12月,清政府学部批准了这个改革办法。之后,清末兼管学部和外务部的军机大臣那桐于宣统辛亥年(1911年)为清华学堂题写了校名。我们今天看到的清华学堂大楼大门外,正额“清华学堂”四字即为那桐手书。

  清华学堂大楼分西部、东部两期建成。其西部建于1909~1911年,学校同期兴建的还有二院(在清华学堂以北、电机馆的西边,现已拆除)、三院(在大礼堂以北,现已拆除,在其原址扩建新图书馆)、同方部等一批建筑。俟这批建筑基本竣工后,清华学堂于1911年4月29日在清华园开学,这就是清华历史的开端。周诒春校长到职后积极筹备改办大学,在任职期间(1913年8月~1918年1月)又盖了一批适应未来大学需要的高标准建筑(清华著名的“四大建筑”——大礼堂、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均始建于周诒春任内)。其间,1916年清华学堂大楼向东进行了扩建,扩建后总建筑面积达4560平方米。当时清华学堂是清华园内第一座“大楼”,虽然高不过两层,但因四大建筑那时还未落成,故在当时的校园建筑中已是鹤立鸡群了。

  清华学堂大楼西部建成后成为高等科学生的教室,东部建成后曾是高等科毕业班的学生宿舍,所以历史上也称“高等科”。高等科宿舍的设施相当华丽舒适,有闪闪发亮的打蜡地板,能抵御北方风沙的双层拉窗。据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的梁实秋先生回忆:“临毕业前一年是最舒服的一年,搬到向往已久的大楼里面去住,别是一番滋味。这一部分的宿舍有较好的设备,床是钢丝的,屋里有暖气炉,厕所里面有淋浴有抽水马桶。不过也有人不能适应抽水马桶,以为做这种事而不采取蹲的姿势是无法达成任务的……”在这里,当时清华学校的学生在毕业留洋前,已可以预先领略一下西方的生活方式了。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清华学堂曾是培养国学人才的摇篮。1925年,曹云祥校长执掌校政时,清华增设新制大学部和国学研究院。学校特别注意延聘名师,先后聘请了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著名学者担任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他们和考古学家李济、文学家吴宓等荟萃于清华学堂,培养学生分别研究中国文、史、哲诸学。国学研究院开设了古史新证(王国维先生)、中国通史(梁启超先生)、方言学(赵元任先生)、人文学(李济先生)等课程,除中国通史在同方部外,其余课程均在清华学堂117号教室讲授。由于种种原因,清华国学院于1929年终结。国学院存在的时间虽短,但为我国培养了一代国学专家,其中成就卓著为人们所熟知的有:姚明达、罗根泽、陈守寔、刘盼遂、刘节、陆侃如、谢国桢、王力、高亨、王静如、徐中舒、姜亮夫、戴家祥、蒋天枢、朱芳圃等。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的教学、行政等领导机构基本都设在清华学堂大楼里。解放初期,学堂西部仍是校领导机关(校委会)所在地,东部的一部分曾用作中共清华党总支的办公室。五十年代以后,梁思成为主任的清华建筑系迁入此楼,清华学堂大楼成为建筑系专用系馆。那时,人们步入清华学堂,会看到门厅和长廊上悬挂了琳琅满目的名画,感受到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然而在“文革”期间,清华学堂大楼因年久失修遭到了严重损坏。“文革”结束后,关于如何处理这座残旧的建筑,曾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在刘达校长的坚持下,由张维副校长亲自向技术室下达修缮加固任务。1978年底学校基建处许大华等人经丈量重新绘制了、档案馆目前仅存的清华学堂的建筑图。在翻修过程中拆除了一楼腐朽的木地板,填平了积水的地下室;为了抗震还用钢材加固了二层楼板和整体结构,外观也被修葺刷新。如今清华学堂建筑面积仅有3600平方米,作为清华园内早期的文物建筑被保留了下来。但是屋面原为红瓦,现为(内侧)灰(外侧)红两色瓦。外部砖石经历多年风化侵蚀,现开裂剥落较多。清华学堂是校园里最引人注目的早期建筑之一,保护修复它,仍需做很大努力。在七八十年代,这里曾为精密仪器系工程制图教研组所用,并有全校公用制图教室。目前,清华学堂大楼是学校研究生院、教务处、科技处、注册中心等机构的办公场所。

  清华学堂大楼作为早期清华的象征,始终保持着她那特有的历史魅力,留在了一代代清华学子的心中。(作者:王向田)

  转自清华校史研究室网站(http://xs.tsinghua.edu.cn)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清华团队揭示基因信息如何利用细胞形成组织空间形态
· 清华“石墨烯人工喉”技术帮助语言障碍者重获新“声”
· 清华团队实现高分辨生物分子异构体分析研究
· 清华的写作课是怎么教的?
· 联合清华、北大,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成立
· 中国盛产博士却出不了一位大师?高校学者热议!
· 清华的317亿经费到底是谁给的?
· 清华将成立求真书院,保障丘成桐数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开展
· 清华团队发Nature,新一代加速器光源亮相
· 清华获国际首届深度元学习挑战赛冠军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