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曲折发展阶段
曲折发展阶段,大致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前。这一阶段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理论上,以应对学潮、保持校园稳定为中心任务;实践上,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各高校党委和行政领导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领导和管理。
(一)阶段理论创新与研究的主要表现
1.进一步明晰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明确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与使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重点,紧密结合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4.进一步加强和改革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5.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措施,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运作方式。
6.积极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和内容,重点加强了对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工作。
(二)本阶段实践突破与探索的主要表现
1.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
2.采取各种具体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3.发动各方面力量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管理机制和方法上实行齐抓共管,“三育人”工作逐步得以推进。
4.提高高等学校领导班子的思想水平,加强和改善高校党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三、深入反思和全面发展阶段
深入反思和全面发展阶段,大致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至今。这一阶段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转变以前应急防守式的工作方式和阶段性教育和管理目标模式。理论上,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以积极探索适合大学生思想实际特别是与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途径为中心内容;实践上,努力将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与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注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注重改革和创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机制,初步确立并逐步完善了高校内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领导体制。
一、本阶段理论上创新与研究的主要表现
1.适应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任务新要求,整体规划大学德育体系,努力探索适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高等学校办学体制新情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2.认真贯彻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呈现崭新面貌。
3.不断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途径,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育人网络体系。
4.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视野,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5.从反对和平演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出发总结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基本确立并不断完善了高校内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二、本阶段实践上突破与探索的主要表现
1.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建设、注重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的转变,提出和深化了德育首要地位的认识。
2.不断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途径,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
3.拓展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视野,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4.进一步完善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管理体制,在高校校园内形成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
5.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上,拓宽思路,开辟了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6.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党的基层组织,在高校形成了健全严密的党组织网络及高校政工系统与行政系统齐抓共管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