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加速流动,依附于户籍的高招制度逐渐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上取消户籍限制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2011年3月19日14时30分,北京大学法学院在北大陈明楼举办了“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研讨会”。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指出,高考户籍限制违反了《宪法》第33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
会议材料表明,2010年在北京2200万人口中大约1000万没有北京市户口,这1000万人口在北京生活、工作、纳税,已经是新市民,但他们的孩子却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只能读到高中或者初中后回到户籍地就读。仅广东、北京、上海三地,就有300多万这样的孩子。
户籍限制带来的教育不公,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关内容>>清华北大学者进言国务院:取消高考户籍限制 >>教育部回应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建议 称正研究论证 >>教育部正对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等问题进行论证 相关评论>>熊丙奇: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到底难在哪儿?
为了孩子能正常参加高考,很多家长不得不从小把孩子留在户籍地上学。根据2007年全国妇联的调研报告,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57%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另外,因为户籍的不同,考生考取名牌大学的机会严重不平等。以北京大学为例,2009年该校在北京10万考生中招收286人,而在河南约95.9万考生中招收98人。在北京,大约300名考生中就有一个被北大录取;而在河南,大约9785名考生中才能有一个被录取。
与会者认为,以户籍为报考和录取资格带来的弊端已远远超过其保证公平的价值。为此,他们呼吁打破户籍限制,逐步推进高考改革。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文钊主张,把解决异地高考问题与整体推进高考改革相结合,探索建立“统一测试+高校自主招生”的考试招生体系。具体为,全国各省市所有学生不分户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测试,然后各高校结合统一高考成绩、考生所在地区教育因素等综合评价,进行自主录取。
而多数与会者认为,这种改革难度太大,主张先放宽高考报名资格条件。即通过将“户籍+学籍”的高考报名条件,调整为“居住证+学籍”或者“多年纳税证明+学籍”,以此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异地高考问题。
教育部考试研究中心前主任赵亮宏在会上说,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在现有高考制度上加以改革,肯定要打破户籍限制,可以先在一些地方试点,然后在全国推广。
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教育部正在研究异地高考问题,北京、上海都在研究相关办法,教育部则主要和接收这些学生比较多的地方共同逐步推进异地高考改革。
与会者中有外地在京学生的家长代表,他们自2010年6月份以来,每月都向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递交《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呼吁书》,希望北京能允许广大外来人口子女在京参加高考。有关部门已接收了家长们的《呼吁书》。
家长代表张建党盼望:“让每个人都能公平地享受到公共教育资源,而不是用所谓的户籍设卡。”
相关专栏>>高等教育:高教新闻 海外概况 高教研究:综合研究 教学研究 发展研究 专题研究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教新闻 职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