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中外交流 > 中外交流动态
中文成美国第二大外语 中文课程全美开花(图)
2010-03-09    

字体大小:

一名美国老师正在给小学生教授中文。

    一名美国小学生在学中文,越来越多的美国父母希望孩子学习中文。

  请只讲中文,如果必须讲英语,请小声。

    一群美国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中文,身后是五种心情的中文表述。

  其他语言班呈现萎缩趋势,中文班生源逐年上升,学习中文正成为美国社会时尚

  最近由美国教育部资助的一项调查发现,1997至2008年10年间,美国开设外语课的中小学数量大幅下降,许多原本提供日语、法语、德语、俄语教学的学校都已经停止开课了,唯有开设汉语课的学校却大幅上升。

  “现在美国学中文的人越来越多了,不少美国学校都开设了中文课程,许多城市还有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刘光源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中文在美国已经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外语了”。

  刘光源的话并非空穴来风。美国媒体及业界最近发现,美国外语风尚变化不断,冷战时期热衷学俄语,上世纪80年代学日语,“9·11”后人们开始关注阿拉伯语——每个语种各领风骚约10年后便偃旗息鼓。勃兴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中文热迄今依然长盛不衰,并且正在持续升温。

  中文课程全美开花

  据《纽约时报》报道,一些学校自己出钱聘请中文老师讲课,但更多的是得到了中国政府的资助。在俄亥俄州马西隆市,杰克逊中学得到中国政府资助,聘请了一名中文老师,从2007年秋天开始向学生提供中文课程,从刚开始只有20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80名学生。

  据美国政府粗略地统计,目前有1600所美国公立和私立小学为学生提供中文课程,这个数字还在上升,而10年前只有300所学校提供中文课程。目前有2万多所初中和高中提供外语课程,其中4%的学校提供中文课程。华盛顿的应用语言中心的主任南希·罗兹说:“这实际上在改变美国外语教学的面貌。”

  亚洲协会的副主任克里斯·利瓦凯瑞说:“我们所看到的这股学习热潮并不是出现在传统社区,而是出现在那些没有什么华人的地方。”《纽约时报》指出,美国的“汉语热”正在从传统华人聚集区向主流社会拓展。10年前,大部分开设汉语教学的学校位于美国的东海岸和西海岸。但近年来,中心地区的许多学校也开始开设汉语课了,包括中西部俄亥俄州和伊利诺伊州,南部的田纳西州和乔治亚州,西部的科罗拉多州和犹他州。

  相关链接:《国家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题报道 

  >>点击查看2010两会专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76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 大学生中文赛收官 全球万名选手竞逐“汉语之星”
· “马魏华汉字奖学金”资助海外学习中文优秀者
· 美国犹他州力推中文基础教育 中文走入数学课堂
· 中文字库在国内现状如何?潜伏怎样的危机?
· 优秀范文借鉴:中文应届毕业生的自我介绍
· 扬州大学将与美肯尼索州立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 汉语正式成为荷兰中学毕业考试外语选考科目
· 俄罗斯:汉语纳入俄“高考”可选科目体系
· “汉语盘点2016”年度字词揭晓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