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中外交流 > 中外交流动态
中英校园足球培训先拿体育教师“开刀”
2014-09-18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9月17日上午天气极好,阳光明媚却不晒人,还有些微风,上海同济大学的操场上来了72名特殊的“新同学”。“新同学”的确切身份,都是本地中小学的体育教师,他们的年龄大多在30岁~40岁之间,身穿统一的足球运动服,在6名英国外教的指挥下完成各种足球游戏,一阵阵欢快的笑声,让从操场外经过的大学生们投来好奇的目光——这是教育部体卫艺司、上海市教委和孙中山青少年基金会联合主办,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和同济大学承办的英格兰校园足球国际基础课程培训班。在随后的7天时间里,英国外教要让这些参加培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足球和足球教学,有一个全新的理解。”

  校园足球并非“精英足球”

  执教的6名英国教员,是孙中山青少年基金会和英国足球总会精心挑选的,具有相关教学资格证书的培训师,多年来一直从事校园足球的培训工作。据孙中山青少年基金会(英国)总干事郑少强介绍,“中英校园足球合作”项目和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签订了10年长约,双方约定,每年都要在上海定期举办校园足球培训班,专门培训由上海校园足球联盟选送的上海地区中小学和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秘书长游松辉说,提升足球人口,说到底还要靠这些基层体育教师,“没有各学校校长和体育教师的支持,校园足球就是一句空话,只有先把校长和体育教师培训好,他们才有可能去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这是非常现实的,现在上海校园足球联盟做了一个八类人群的培训计划,其中就包括区县体育局的干部和中小学的校长,这一周的培训,主要是培训体育教师,让国外的专家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能力,增加对足球教学的理解。”

  就在一个小时前,这些来自上海市16个区县60余所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师,在旁边的体育馆会议室里完成了这次中英足球教练培训项目的第一堂室内课——这堂室内课很有意思,英国教练把体育教师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个人,他们需要把英国教练发下来的道具拼成一幅完整的拼图。道具非常简单,只有三张图片,其中两张画的是马,另一张画的是上下相对的两套马鞍。英国教练要求不折纸,不切割,把马鞍配到马上。平日习惯了跑跳投的体育教师们讨论了大约10分钟,最后摆出了正确答案:把两张画着马的图片反向拼在一起,再把画着马鞍的图片叠在上面,完成了英国教练的“作业”。

  “这个游戏跟足球有什么关系?”不止一位体育教师这样问英国教练,“不但有关系,而且关系很大。”英国足球总会教学事务部主任杰米·霍钦说,“我们想通过这个例子告诉大家,首先要让孩子们学会团队合作,足球不是一个人的运动,在更多的时候,足球都是队友之间的传递,大家讨论拼图怎么摆放,这本身就是一种团队合作的方式。”

  霍钦还希望通过拼图小游戏,让这些直接与孩子打交道的体育教师明白,他们“最好”给孩子们留出自己思考的空间,“足球需要思考”,“我们的理念,是在中小学阶段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而不是去控制孩子们的思想。”

  在霍钦看来,曾经的典型性中国足球传统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教练带着孩子们打比赛,严格要求孩子们什么时候传球,什么时候射门,如果同教练的意图稍有不同,马上就会招致严厉批评或惩罚,“在中小学和大学校园里,这种做法已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校园足球不是精英足球,是普及足球,是要让更多的人通过踢足球找到自己的快乐,有兴趣才会有最大程度的参与。”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京中小学体育教师将考教学技能 足球是考核重点项目
· “小”足球如何踢动“大”体育?
· 足球将列入各类学校体育课必学内容
· 河南焦作足球将纳入中考体质测试
· 国家体育总局:反对用足球替代其他体育项目
· [男足]中国3:0胜哥伦比亚 小组出线前景大好
· 中国足协公布2017年青少年足球十项重点工作
· 黑龙江:今冬举办校园雪地足球联赛
· 北京:足球将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 清华附小将足球融入日常课程 服务于全方位育人目标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