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中外交流 > 中外交流动态
十位中外高校校长谈大学创新人才培养
2017-05-26  人民网  

字体大小: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我国教育界关切的重大命题,新的历史时期下,如何培养大学创新人才越发重要。近日,在浙江大学主办的全球高等教育峰会上,人民网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十位国内外高校校长。

  芝加哥大学校长 Robert Zimmer

  我认为大学相互质疑、争论的文化氛围对于学生的思维创新和创造是非常重要的。而近年来中国大学快速发展,拥有了更具质疑性、创新性、挑战性的环境,这有利于大学培养创新人才。除此之外,来自世界各地人们的协同合作,对于创新人才培养也具有积极意义。

  柏林自由大学副校长 Klaus Muehlhahn

  创新是一所大学的核心,而中国师生的努力和雄心壮志,是我们选择这里的原因。我们关注和中国大学的合作,探究如何平等交往,共享信息,使每个人都能够坦诚交流。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副校长Stefan Ostlund

  学校取得成就,首先是因为优秀的学生,其次是学校完善的人才培养系统。我非常欣赏今天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展示出的战略,那就是具备好奇心,中国学生的好奇心是中国进步的原因。另外,合作和想象力也很重要,前者带来效率,而后者使人创造。

  香港大学校长 Peter Mathieson

  港大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是历史的积淀、香港的国际化、以及高素质的人才三方面,尤其是优秀的学生与教员。我认为中国最大的一个优势在于,人们都非常重视教育,相信教育的力量。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王树国

  资源分配上,本、硕、博学生得到的资源要平等;培养方法上,要对学生坚持多模块、个性化培养。同时,要将人才培养融入科学研究之中,学生既要科研也要参加实践,让创新人才真正为社会服务。

  西澳大学副校长 Dawn Freshwater

  合作帮助我们用多元化的方式解决创新中的现实问题。中国发展很快,有很多可用人才,我们与中国大学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我们的工作质量。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 Chorh Chuan Tan

  人才是大学最重要的产出,我们培养学生,不仅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也注重个人素养的培育。我认为中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发展很快,其优势就在于数量众多的人才和大学发展的雄心。

  美国西北大学校长Morton Schapiro

  创新既关键,又困难,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合作。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中国学生的努力给创新带来了人才的支持,人才成为了合作中的强势伙伴。

  澳门大学校长 赵伟

  创新是教育的一部分,是衡量国家科研的标准之一,其成果应该为社会服务。而创新人才要具有综合素质,科研、实习、活动都是其学习的重要部分。澳门大学目前采取了四位一体教育、研学教育、跨学科合作等有效措施来培养人才。

  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 宋永华

  中国国际人才应该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全球化能力、世界担当四方面的素质。目前,国内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领导力和创新力,借助“双一流”,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吸引一流学生、教授、和管理者。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高层次人才高校校长的职位升迁 有国家部委掌门人
· 合肥工业大学校长回应被副校长举报:内容不实
· 重庆6所高校校长:希望科研政策能更明晰统一
· 高校校长毕业致辞致歉体走红 空调梗被提频率最高
· 盘点各大高校校长“最后一课”留言
· 内地高校校长谈港校北上:不存在抢占市场
· 广州两高校校长涉嫌抄袭被指处理过程漫长
· 教育部公开选拔三所高校校长任职人选正式公布
· 教育部公开选拔三所直属高校校长面试人选公示公告
· 高校校长宁滨谈大学科研氛围:应体现大气凝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