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 学以致用
——以色列初等教育一瞥
犹太人是世界上非常重视教育的民族之一。犹太人尊师重教,有“尊师如敬上帝,教师重于父亲”的古训。犹太人以教育传承民族苦难和文化,进而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千年流而不散,最终在故土立国。
以色列建国之时,总理古里安曾把只有2人的教育部留在后方起草《义务教育法》。照古里安的说法是:质量胜过数量,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前总理梅厄夫人强调,教育投资是最有远见的投资。著名政治家纳冯也说过,教育投资就是经济投资,他在离开总统职位后心甘情愿地出任教育部长。以色列注重基础教育,鼓励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突出犹太传统和宽容精神。
以色列的教育预算仅次于国防,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此为教育预算额的三分之二,另外三分之一来自社会、企业和海外的资助。拥有130年历史的犹太人学院是全球最庞大非盈利教育机构,在60多个国家设有800多所分院,从事职业培训和大学预科教育。全国200万在校生人均教育经费4000美元,居世界前列。据统计,以色列人年均读书64本,为世界之冠。
以全社会办学,教育立法完善细致,从幼儿园至高中全部实行免费教育,此外,还对中学毕业生进行各种后续培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犹太人尊师重教还体现在教员工资上。以色列中小学教师平均月工资为1800美元。在全球经济危机浪潮的冲击下,以教育部正实施一项投资6500万美元的师资培训计划,招聘高学历失业者,经过半年的职业教育培训,选拔其中的佼佼者出任全职中小学教师,以缓解中小学师资短缺现象。以教育部还严禁在校任课老师开补习班,以保证老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为学生服务。
记者日前走访了海滨古城凯撒利亚的一所学校,结识了喜尔和丽阿娜这对刚满12岁的双胞胎姐妹。她们就读的是一所6年制公立小学。全校400名学生,每年级3个班,每班20人左右。学生们每周上5天课。学校实行免费教育,但校服、班车、课外活动以及上各类兴趣班的费用加在一起,每年每人也要花500多美元。学校对家庭贫困生也不歧视,贫困生可以申请补助,还能免费上各类课外班。这种国家给予的“暗补”以人为本,充分照顾到学生自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立学校学生使用的所有科目的教材是从上一年级学生手中“继承”过来的旧课本。如果被损坏或丢失,学生在学年结束时须买新课本留给后面的学生使用。
两姐妹还告诉记者,她们放学后没有家庭作业,功课都是上课做完,从来不感到有学习压力。即使上课外班也没有作业。学校外出郊游、参观等课外活动很多,每周至少有一两次,去参观各类博物馆、展览或到郊外、海滨游玩,寓教于乐。按照中国人的喜好来看,喜尔和丽阿娜都算不上“好孩子”,因为她们公开宣称“不喜欢上学”,更喜爱上课外班。丽阿娜迷上了舞蹈,而喜尔爱上了美术时装设计,那才是她们兴趣所在。对此,她们的父亲西德曼感同身受地说,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自由地发展孩子的个性至关重要。家长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以便孩子长大后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动力,犹太人把民族兴盛归功于人人做喜欢的事。这恐怕是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出自以色列的原因。
(陈克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