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高平省地处边陲,经济基础薄弱,办学条件差。他们针对这一现实,在办学中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保证了基础教育的顺利发展。
一、紧迫感与务实感并存
高平省2000年教育发展目标是普及中小学教育,任务紧迫,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中小学规模还无法满足适龄青少年入学的需要。于是他们一面从实现目标的迫切需要出发,创造条件加快建校速度,一面根据眼下办学的实际,在中小学普遍实行半日制教学,以解决校舍不足问题。
二、主渠道与多渠道并流
越南高平省在靠政府财政拨款解决教育经费的同时,还加紧实施“社会化教育”计划,即以地方法规形式要求省属各级政府、群众团体都要重视、关心、支持学校建设,捐资助学,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其使用由有关组织监督。
三、抓基础与促冒尖并举
高平省基础教育的教学要求,重在培养实践能力,为学生们长大成人后适应社会与谋生奠定基矗同时也重视对优秀生的培养和对后进生的辅导,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正常的发展。学生升入初中、高中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入“专班”,加强某一学科的学习深度,为进入对口的高一级学校作准备。
越南高平省的办学举措对我国贫困地区的教育具有明显的昭示作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借鉴之一:要允许全日制与半日制并存我国贫困地区的教育滞后,“普九”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有的领导未能深刻领会“普九”实质,以为搞普九就是实现“全日制”,把普九不切实际地落实在表面形式上,由于学校规模、容量的限制,致使不少青少年无法入学读书。改变这种局面的关键是把紧迫感落实在务实上,脚踏办学实际,奔向普九目标。要根据本地区特定的时空条件差异,确定教育结构和模式。在创造条件普九而条件尚未成熟前,要允许县、乡教育部门根据本地的师资、校舍、生源等情况灵活地采取一些非正规学制,多形式、多层次办学,使适龄青少年共享现有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大教育面。
借鉴之二:要确保经费投入渠道的畅通
基础教育的发展,依赖于国家投入和社会投入和互生互动。而在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中,“见数不见钱”的现象时有发生:上级下拨的专项教育经费被挪用;征收的教育附加不到位;有的企业沽名钓誉搞假捐款,等等。拖欠教育经费现象在贫困地区不同程度的存在严重地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为使投入渠道畅通,各县、乡政府要在贯彻执行有关教育经费筹措法规、制度的同时,建立和健全经费管理、使用和监督机制,让有限的经费畅通无阻地到位,保证普九的推进,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
借鉴之三:要切实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基础教育的导向应是素质教育。然而,多年来,由于畸形的人才观、质量观作怪,造成应试教育喧宾夺主,形成了多数人陪少数人读书的奇怪校园风景线。
这种情况在贫困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即使在素质教育引起极大关注的今天,贫困地区仍旧是“春风不度玉门关”。一些领导老师思想未跟上,观念阵旧,依然津津乐道于考分、升学率,甚至鼓动学生弃学、留级。据统计,贫困地区小学能升初中的仅40%左右,而这些初中生能读到毕业的又仅60%左右,形成了“进不来,留不住的恶性循环局面。鉴于此,贫困地区各级教育教研部门要加大素质教育的研究和推进力度,建立新的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采取必要的、可行的硬性措施,切实促进学生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培养其适应力和创造力,并以此为突破口,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健康,稳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