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00年32个国家参与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研究结果。在经合组织对每个国家4500—10000名15岁学生阅读能力的调查中,芬兰位居榜首,科学素质仅低于韩国、日本,数学素质低于日本、韩国、新西兰。芬兰基础教育不仅总体水平高,而且不同地区各校之间的差异也最小。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质量方面,芬兰有哪些经验可资我国借鉴?笔者就此进行了一些调研。
芬兰教育部长玛娅·拉斯克女士认为芬兰基础教育取得这些成就的最重要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是芬兰的全民教育和经费体制。芬兰教育面向全民,人人有免费接受从学前教育到终身教育的平等机会,教育的责任是提高全民族的知识和技能素质,使每个人都能顺利进入知识信息社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芬兰经济衰退时,政府的预算中仅军事经费没减,但增加了教育和研发经费。经济复苏后,利波宁政府坚持执行教育科研经费持续增长战略,始终比GDP增长率高。第二是重视教师队伍。所有教师都必须具有硕士文凭以上学历和教师资格证书,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免费为教师提供在职或脱产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更新知识。第三是完善的全国图书馆免费网络服务。中央和城乡政府联合投资建立全国图书馆网络,为所有人免费提供全国各图书馆的借阅服务。
芬兰基础教育概况
根据1998年芬兰的基础教育法,九年义务教育培养目标是教授儿童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成长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索、有基本知识和技能、有道德的社会成员。450个市政府负责义务教育工作。学校分六年初级阶段和三年高级阶段,儿童入学年龄为7岁,16岁完成义务教育学业。每年上学190天,8月中旬开学,次年5月底结束。有秋季假、圣诞节假和一周滑雪假(家长陪同),任何假期都不给学生留作业。现有4千多所学校(学生人数10—900不等),学生60万人,新生6万多人,教师4万人。
结束义务教育不进行全国考试。学生可以报5个志愿升学。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体育或护士学校,根据学生各学年成绩及面试结果决定是否录取。53%的学生入普通高中,33%上职业高中,4%上第10年级补习为主以便能升高中,仍有8%不愿直接升高中学习。
芬兰有448个城乡政府。9年制学校、高中属于城乡政府所有,由教育局负责行政和教学管理。中央政府根据各年级的学生数目拨57%的管理经费,城乡政府负担另外43%的费用(包括校长和教师等的工资),以确保充足的经费来源。教育局聘任校长,与不同的教师组签署集体合同,教师工会出面谈判工作量和工资问题。教育局给学校使用所获经费的自主权,在学校对每年经费效益进行自我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意见。
2001年政府平均为每个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花费2700欧元。学生享受免费教育、午餐、医疗服务、在学校发生意外事故或疾病的医疗保险。为避免不必要的长途跋涉,在六年初级阶段,儿童就近接受基础教育。由城乡政府负责安排上学距离超过5公里的孩子及残疾儿童的往返交通,或提供50欧元交通费。北部拉普兰地区因旅途太远,学生可住校。
芬兰基础教育成功原因的初步分析
1、九年义务教育体制由来已久
芬兰有一百多年重视全民教育的历史。早在1917年芬兰独立后,1921年就开始施行九年义务教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芬兰政府讨论了如何保持全民族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战略,把普及教育置于国家政策的中心,于1976年开始采取小学基础教育和初中综合教育连贯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体制。为使全国不遗余力地坚持7—16岁义务教育,1998年颁布了“基础教育法”。芬兰普及教育的宗旨是在不给学生为考好成绩、升年级和获证书的压力下满足孩子们天生的求知欲,循序渐进地教授他们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这是芬兰全民族基础教育整体素质高的历史原因。
2、教育科研经费持续增长
哈洛宁总统在2001年元旦发表年讲话时指出:近年来芬兰国民经济发展很快,教育工作对芬福利制度非常重要。在过去几年中,我们改革了教育体制,保证青年人和成年人能够掌握应对未来的必要知识和技能。强调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工作重点。2001年末在世界经济论坛和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发布的国际竞争力最新排名表中,芬兰已超过美国和新加坡跃居第一。2002年2月14日利波宁总理在伦敦经济学院作了“欧洲未来—芬兰模式”的演讲,对芬兰获得成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行之有效的福利制度、发达的教育和培训、政府和私人部门巨额的研发投入、公开竞争等等。“发达的教育和培训”列为成功的第二个重要因素。
除了重视基础教育以外,芬兰的教育科研经费持续增长。2001年教育部教育科研经费为50.97亿欧元,年增长率高达8%(2000年为4.78%),普通教育经费占全年经费的31.4%。虽然2001年GDP增长率仅为0.7%,但中央政府2002年教育科研预算仍比2001年增长7.2%,在国家预算中达15.5%,占第三位,仅次于占22.7%的社会健康经费和占16.1%的财政经费,占2002年GDP的7%(欧盟国家平均为6%)。国土仅33.8万平方公里、人口520万的北欧“千湖之国”芬兰,近几年来教育科研经费增长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居世界首位。中央政府和城乡政府共同提供充足的教育管理经费,为实施义务教育提供了基本保证。
3、充分发挥城乡政府和学校作用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为切实作到人人有免费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448个城乡政府因地制宜设瑞典语学校或班,学校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特殊班提供半日或全日教育。坚持不设尖子班,不把学生分成优生、差生,成绩好的学生容许跳班,不给学校排名次、不办“重点学校”等。教师无权挑选学生,每个老师有义务和责任教育好不同类型的学生。教育局与所在地的学校,根据教学大纲共同设计本地的各门课程,并在对课程进行自我评估的基础上逐步改进。每月召开校长会议或举办培训班等,不断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大多数学校有董事会,由5名家长、1名教师、1名学生和几名社会成员组成,讨论课程安排、与当地社团合作等问题,校长任秘书。
芬兰各城乡政府与学校多年来积极贯彻一系列方针政策,认真行使管理和教学职能,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真正做到了使所有居住在不同地区、智力不等的同龄人,都有机会免费接受同样的教育。没有因贫困、交通困难、智力差或身体有残疾而上不了学或辍学的学生。同时,最大程度满足有才华学生的求知欲和个人发展。
4、有特色的教师培训
教育法规定,所有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教师,都必须具备硕士以上学历,并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才能申请教师职位(多科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可在职业高中任教)。由于国家重视教育,教师的工作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和普遍认同。教师享有相当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待遇。为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更新知识,各教育机构鼓励教师开展积极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免费为他们提供在职或脱产培训以及攻读学位。芬兰10所综合大学均有教育学院,这些学院除开设常规课程外,还根据教育改革需要,增设了教育咨询专业。大学和其他教育机构提供教师的终身培训。
5、完善的全国图书馆网络服务
芬兰全国有989个公共图书馆,平均5250多人就拥有一个,人均占有图书馆的比例居世界首位。中央和城乡政府联合投资建立全国图书馆网络服务,为所有人免费提供借阅全国各图书馆图书的服务。各图书馆还可根据读者的要求,利用全国图书馆网络从其他图书馆借调图书。当地图书馆主动为义务教育学校服务,每周还有流动图书馆免费到农村学校服务。如此完善周到的免费图书馆网络服务,既保持了芬兰人喜爱读书刊的传统,又能充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根据教育部统计,平均每年每人从图书馆借阅20种图书和音像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