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高考提前一个月”的决策依据
2001-11-22    

字体大小:

    今天上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瞿振元司长就记者提出的有关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的问题,做了详细解答。

  瞿司长说,对于安排7月高考的问题,许多年以来各界、各阶层都有反映。教育部收到过来自人大、政协的两会代表提案,也收到过群众来信,听过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意见。每年都有。主要的意见是7月份天气炎热,对考生考试、老师阅卷、家长照顾考生等方面都十分不利。而且,在我国南方的许多省份,7月洪涝灾害和台风频发,给高考的组织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有的地方在突发性暴雨或洪水来临时,为保证高考如期进行,不得不临时转移考场和考生。

  一年多前,教育部就开始了有关调查工作。他们请中国气象局(前国家气象局)提供了1995年~2000年之间,每年6月10日~20日、7月5日~15日全国31个省会城市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和台风的发生频率及相关数据,还请各地招生办提供了当地在此时间段内洪水爆发的历史记录。经数据分析,6月10日~20日之间6年的平均气温为23.738℃,而7月5日~15日的平均气温为25.326℃,昼夜温差也在10℃左右,大于7月高考期间的不足9℃,台风的平均发生率和洪水的发生率也比7月小。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认定,为全国考生和与高考相关的人群考虑,将高考时间改在每年的6月是适宜的。

  本来,高考时间的更改完全可以在明年实施,对考生来说,没有不公平的问题。但是,考虑到本学年的高三年级课程安排和复习计划目前已经开始实行,若从明年改革,会给现在的高三年级学习和备考带来一些影响,而如果从2003年开始,高中的教学工作就有足够的时间调整。从2003年改,也给许多与高考相关的工作留出了调整余地。如填报志愿的时间,各地公布招生计划、招生政策的时间等。

  那么,有些省份目前仍旧实行的会考制度,是否会与新的高考时间冲突?瞿振元就此回答说,会考已不是教育部统一规定的考试项目,是否作出调整,由各地自行决定。对于提前招生的专业,时间上冲突的也许需要调整。

  瞿振元认为,此次高考时间改动并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层面上的调整,它有更多的改革内涵。比如,对中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备考时间和复习安排要根据高考时间的改动作出新的调整;阅卷组织工作以及提高阅卷质量的工作可以因为时间的充裕做得更好;从考生结束高考到入学,有3个月左右的空余时间,如何有效地利用这段时间,安排好考生这一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也是对我们全社会提出的新课题。瞿振元建议,高校是否可以对录取的新生提出入学前拿到参加社区服务或社会实践记录的要求,是否可以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利用这段时间学习外语等等。

  此外,瞿振元说,高考时间的提前也为今后可能尝试的多次高考创造了条件。他列举了广西的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明年在全国率先实行一季两次高考的改革尝试,他们的本科入学考试是全国统一考试,而他们的专科入学考试则在本科录取之后,由自治区考试中心自行命题自行考试。这样可以给考生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瞿振元司长特别强调,高考时间的改革事关公安、交通、卫生、通讯、机要保密等众多方面,必须经国务院批准才能实行,在没有最终作出决定之前,任何人根据道听途说和小道消息发布的新闻都是不准确的,不利于教学秩序的稳定。进行这项改革经过了多年的调查研究,各类座谈会不仅请了大中学校的教师,也请了家长、学生、政府官员、国务院工作人员等,是真正听取了群众呼声后的决策。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浙江高考招生取消“服从志愿”
· 上海:高考网上咨询将进行
· 山东:指纹鉴别电子监控进入考场
· 手把手教你填报高考志愿
· 八类高考生容易陷入“高分死档”误区
· 考前焦虑并不可怕
· 志愿填报策略大全 算算手中有多少筹码
· 天津:本科志愿可填20多
· 江苏公布2003年高考改革新方案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