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课改试验田:苗儿可茁壮?
2002-01-15    本报记者 胥茜

字体大小:

    最近,记者深入四川今年惟一一个课程改革实验区——郫县,搜集课改以来的情况。

  上课不再是教师单一的传授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几乎周周不间断的培训,天天不落的教研活动,目前郫县大多数教师走上了课改后的教学正常轨道。

  这学期第一节语文课,郫县一中初一(1)班的学生惊奇地发现,他们的语文老师周继红居然没有带语文书!上课了,周继红拿出准备好的课件,在投影仪上打出了《漫谈语文》四个大字。

  学生们连忙翻书,书上压根儿没这一课。接着,周继红开始了他的漫谈: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一首救人性命的诗;第二个故事是名人们机智有趣的对话……学生们听得兴趣十足,不知不觉一节课过去了。更让人吃惊的是接下来的几节课,仍是类似的有趣内容。开学一周,语文课成为初一(1)班学生们最想上的课。这时,周继红认为时机成熟了,开始在课堂上营造“师生互动,交流无限”的氛围。周继红以为,要让学生大胆发言、敢于展示自己,教师必须以一种平等学习者的身份出现。

  很快,周继红的课堂变得很热闹。可是,光热闹还不够,教师还要善于创造课堂的价值。于是,周继红让学生学会提出最有用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里收到最大的教学效果。

  周继红说,只要教师抱有一种创新、求变的态度,教材就隐退为一种载体了。真正的新,在于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创新。

  新课程实施后,如何评价教与学

  郫县教委教研室主任王一大介绍,郫县民师转正的教师占60%,其中有20%的水平完全不能适应新教材,一些教师还明显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状况。有时,大家共同对一个问题商讨了一两周,临到课堂实践,一些教师表现出来的状态与课改要求的差距还是很大。甚至,实验搞了两个月,还有教师在问:课改与实施素质教育有什么关系?

  教师们面临的困惑则在于,县城里的好学校,班额高达七八十人,教师尝试转变模式,可是课堂稍微一活,空间就显狭小,一些没有经验的教师抓不住“缰绳”,弄得连基本教学任务都难以完成。在农村学校,课改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除了教师基础差一些外,还有学生素质较差和家庭教育跟不上的问题。

  面对课改,小学一年级的家长大多比较乐观,初中家长的顾虑要多一些。有家长说:“你们现在的教材变薄了,作业少了,学的东西没有别人扎实,自己可得努力,该补的要补,该抓的要抓。”甚至还有一些打算让孩子到成都读重点高中的家长正在考虑是否让孩子转学。

  其实,家长们的担心也是郫县教委最担心的问题之一。为了保证课改的成功,教委要求小学、初中要安排各校年轻的骨干教师担重任,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上好课,保证质量。可是,课改将要一年年推进,今年骨干教师都调去教实验班了,明年又让谁来教呢?

  在试验中摸索的新学期已经过了大半,学生学得如何?考试模式如何改变?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些问题备受关注。早在两年前,郫县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崭新评价体系,开始运用等级制和个性化的评语来评价学生。这样的评价体系是否能够适应新的课改要求,还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修正。

  四川省教科所小学教育研究室负责人曾宁波说:“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要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价值观的形成。”曾宁波同时也强调,推行新的课程标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2001点亮点 课改: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 幼儿园纳入课改 武汉杜绝“幼教小学化”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关键
· 新课程实验评估今天开始
· 关注课程改革 处理好七个关系
· 广东领先新一轮课程改革
· 看晚会成了小学生的作业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见成效
· 老师不会教了怎么办
· 福建整体推进“课改”工作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